終究是個偽文青,到底還是差著一籌。中國文人總是出人意料,平日裡迂腐寒酸,看著讓人生厭,到此時卻又生出一種不屈的風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硬骨頭,看著讓人可恨可憎,又可佩可敬。
那天郭嘉在書房裡待到很晚,來開門出來時就見到門外蔡嫵一臉擔憂地看著他。
郭嘉對著妻子扯出一個很勉強的笑意,然後仰頭閉目面向天邊,唇間劃出一聲讓人聽了心酸不已的嘆息,語帶著哀慟沉鬱,像念悼詞一樣:“大漢……完了……”
作者有話要說:我覺得三國所有的智將謀臣,英雄梟雄都會一個類似的心路歷程。因為畢竟他們從小受的教育不是推翻漢室,圖謀造反,而是類似報君報國。郭嘉心性肆意,即便對漢室沒那麼多忠誠,但他應該也有這個經歷。只是和其他人相比,他更豁達,更通透,所以他比曹操比荀彧他們醒的都早。
嘛,這章修改了以前的番外部分,調整了下順序和細節內容,以前那個放在卷尾顯得有些突兀,讓人接受不能,於是調整結構。
下章嘛,下章咱們的二姑娘該有閨怨了。
最後還是老話,要收藏ING,要評論ING
73、離潁川奉孝就袁
彷彿像驗證郭嘉的這句話一樣。
三月末,洛陽城破後討董盟軍開始起了內訌:先是曹操獨自帶兵西進,在汴水為董卓部將徐榮所敗;接著又是劉岱殺了喬瑁,自己做主換了東郡太守;殺人換人這事沒平息下來,盟主袁紹那裡就跟韓馥商量要擁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好歹劉虞還算明白人,沒敢接這燙手山芋般的皇位。倒是曹操看著眼前諸景,心灰意冷,帶著人馬揮袖西去。剩下的諸鎮諸侯閒暇時開始飲酒作樂,戰起時卻開始互相推諉,等到戰後慶功又是一番吵吵嚷嚷。
要是光討董聯盟內部有問題也就罷了,偏偏外頭還不得安靜,先是北邊遼東太守公孫度看漢室將亡,自個兒動手劃地遼東;接著劉表緊隨其後,割據荊州;袁術手腳也挺快,完全沒了給盟軍提供糧草時的遲鈍,相當麻利地佔了淮南。
潁川這地方,訊息還算靈通,郭嘉這會兒幾乎是聽一條輕笑一聲,聽到後來,蔡嫵都不知道他到底笑得是什麼了。而給他說事的戲志才則完全不受影響,這位爺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他居然很幸災樂禍地跟郭嘉打賭:賭荀彧這回會不會去冀州韓馥那裡。
戲志才是挑著眉篤定說:“文節(韓馥的字)公幾次相邀,文若必會推辭不過親身前往的。再說,他家族那麼大,帶著族人不同意,他也會帶著自家親人離開潁川避禍冀州。”
郭嘉搖頭晃腦玩深沉:“韓文節有心思請文若,未必有能耐用文若。韓文節那能耐守不守得住冀州尚是未知,文若就算避禍,也不會到他那裡。”
而被兩位好友開了賭局的荀彧則幾天以後真的來告別郭嘉戲志才,帶著家人動身前往冀州。
送行那天,戲嫻彎腰牽著荀彤的小手,眼淚汪汪不想撒開。荀惲故作硬氣的繃著臉,有禮有度地對著蔡嫵、高翠行禮告別。只是抬頭對上蔡嫵時聲音發悶:“嫵嬸嬸,以後給嫻姐姐做什麼好玩東西時,別忘了給惲兒和妹妹也留一份。惲兒將來還要來取的。”
蔡嫵摸著荀惲的小腦袋,鼻子酸酸的答應下來。這孩子這兩年,年紀漸長,也慢慢懂事,終於不再叫她姐姐而是改口叫她嫵嬸嬸。只是對手工小玩意兒的鐘*卻還依舊如初。
唐薇過來後和蔡嫵她們絮絮叨叨說了一通的話。和孟珊那次告別不同,對於唐薇的離開,蔡嫵總是覺得心裡難過,空落落的。雖然荀彧後來貌似也跟隨曹操,跟她家那位算同事,但誰還記得這倆開始共事啥時候的事了?現在世道這麼亂,誰知道兩人再相見會是什麼情況?萬一到時候“物是人非事事休”她絕對會“未語淚先流”的。
而一邊敘話的三個男人卻沒有那麼多離愁別緒的傷感,戲志才得意地看著郭嘉,一手架著荀彧肩膀,一手往郭嘉面前一杵:“你瞧你瞧,文若是去文節公那裡,你輸了。賭注拿來。”
郭嘉“啪”的一下打落戲志才的爪子,帶著幾分不甘:“什麼賭注?這不是還沒到冀州嗎?沒到冀州就不算分出輸贏,你要的什麼賭注?”
戲志才不屑地瞥了郭嘉一眼,一副“我不認識這無賴”的模樣,扭過頭去開始跟荀彧說話。
原本要離開故土,荀彧還是有些悵然的,結果被這兩人這麼一攪合,心情也不知不覺間放開。等到車駕要啟程的時候,三人聊天聲不約而同止住。
戲志才看著荀彧,在他肩膀處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