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一般來說這些土夫子穿山甲結夥盜墓,都會留兩三個人在外面,一是望風,二是接應。為了防備上面的人見財起意,拿到盜取的東西后從上面封洞,悶死在下面進墓的人,有些老練的土夫子還要等人上去之後,再把到手的貨拉上去。”沈為心裡已經有了主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人打完洞進去之後,我們馬上動手把守在外面的幾個先拿下來,然後再等著裡面的人出來,這樣既可以趁他們力量分散的時候各個擊破,也可以完全保證裡面的文物不會有遺失,流落。”

“如果他們全下去了呢?”宋老五問道。心裡已經預設了沈為的想法。

“那我們就守在上面甕中捉鱉。”沈為輕聲笑了起來。

“就這麼定了。”趙傑拍板道。沈為的法子聽起來沒有任何紕漏,完全是天衣無縫的計劃,除非是進墓的人全部不出來或者出不來,這一趟才不會空手而返。

“這個地方留兩個人。”沈為並沒有急著走,而是對趙傑和宋老五說了句他們兩個都沒想到的話。

宋老五有些詫異,沈為剛剛否定了在這裡伏擊的方案,怎麼現在又要在這兒留下伏兵?這種時候沈為當然不可能賣關子,清楚明白的解釋道:“萬一有別的人也跟我們一樣在動這批土夫子的腦筋,這個地方就是保險絲。留兩個硬手在這兒,可以保證我們進退有距,有什麼風吹草動的話,也可以早做準備。”宋老五留在車子裡的兩個徒弟的位置太明瞭,真要有後來人他們就是靶子,一旦有人偷襲的話很容易出問題,在這個地方伏下兩個暗子,杜前毖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所有人的安全。

“鄭昌,萬林,你們兩個留在這裡,找視野好的地方伏下來,從現在開始,從裡面出來的只要不是我們的人,全部留下來,如果外頭再有來人,先不要動手,立刻通知我們。”趙傑簡單明瞭的吩咐了下去,沈為已經是算無遺策,他自然是果斷而行。

第一百九十三章 冬雷

第一百九十三章冬雷

以譚詣為首的這一幫靠著打洞刨墳討生活的土夫子盯著傳說中的皇墳不是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了…_吧(。PS8)從譚詣開始幹這個營生,他就知道老一輩人嘴裡流傳著的傳說。隨著在P城這塊隱藏著無數漢墓的地方頻頻得手,譚詣對皇墳的執念就如一顆釘在心裡頭的釘子,不拔出來是無論如何也不舒暢的。

盜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術、經驗;一方面靠工具操作,舊社會民間盜掘工具為鍬、鎬、鏟、斧和火把、蠟燭等。明代以前,盜墓賊沒有探測專用工具,明代開始使用鐵錐,它的出現使盜掘者僅以地面有明顯標誌(如封土、墓碑)的墓葬為物件一去不復返。盜墓者利用特製的鐵錐,向地面無標誌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據錐上帶上來的金屬氣味,選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盜掘。明代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說:“洛陽水土資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味),則發(掘)。”

從鐵錐到“洛陽鏟”,是北方盜墓賊使用地下探測工具的一個飛躍。北方特別是洛陽、關中地處黃土塬區,水深土厚,“洛陽鏟”的鏟夾寬僅2寸,寬成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把此鏟每向地下**一下,就可以進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圓口內的地土原封不動地帶上來。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鑽,盜墓賊對提取的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進行分析,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築。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佈局。經驗豐富的盜墓賊憑洛陽鏟碰撞地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情況,比如夯實的牆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樣。

真正的分金術其實是象中醫裡面的東西;跟北方洛陽、關中等地不同,南方許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總結歸納,“望”、“聞”、“問”、“切”四字訣也是盜墓人的訣竅。

“望”是望氣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看看這一方土地的土質,看看河流,看看星宿;這些比較高深;譚詣也是跟師傅學了很久才算是略知一二,只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寶物必多。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誌的墓址的確定,無乎百發百中。據說民國年間長沙一蔡姓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