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坤寧宮門口。
進了正殿,就聽到了孩子銅鈴般笑聲。
坤寧宮的正殿,涼氣迎面而來,人頓感涼爽舒適。高高的屋脊,縈繞著淡淡清香,還要孩子悅耳的笑聲。
顧瑾之和向公公往裡走。
朱仲鈞正懷裡抱著大公主,將她舉起來又放下去,孩子喜得又叫又笑。
太后則在一旁瞧著膽戰心驚,不停的說:“仲鈞,快放下來,快放下來!”
這樣逗大公主玩,有些不成體統。
可對方是傻子廬陽王,眾人都睜隻眼閉隻眼。只求太后順心高興,除了太后沒人敢提異議。
而生病剛愈的二公主,在一旁羨慕的看著,她也想玩兒,可是朱仲鈞怕她體弱受不住。
太后的聲音,淹沒在孩子們尖叫和笑聲裡。
直到顧瑾之和向公公走了進來。
“……你怎麼來了?皇上那裡的奏章看完了?哀家聽說最近南方多暴雨,很不太平,他已經兩日兩夜沒歇息了。”等顧瑾之和向公公行禮畢,太后就問向公公。
“陛下方才由奴婢們服侍著。歇了會兒。”向公公忙稟奏,“原本陛下說要來給太后娘娘請安。奴婢說陛下操勞了兩日,聖體要緊。天下蒼生,皆系陛下一人,也該臥下歇歇。奴婢過來。給太后娘娘問安,陛下才勉強答應著,還說晚上忙完了再來;二則,陛下也擔心二公主,叫奴婢來看看,二公主痊癒了不曾……”
“國事要緊,皇上的身子更要緊!”太后道。“你們也該多勸著些,幫陛下分憂些。”
向公公忙道是。
“哀家知道了皇上的孝心。”太后又道,“回去吧,乾清宮更要人服侍。你們要用心服侍皇上。”
向公公又給太后磕了頭。這才起身,給朱仲鈞也行禮,退了出去。
等向公公走後,太后就問坐在一旁的顧瑾之:“你怎麼遇著了向梁?”
從景和宮和乾清宮到坤寧宮。根本不是同一條路。
所以太后有點好奇,就隨口問了句。
“是在景和宮門口……”顧瑾之道。
心裡卻在想:向公公叫向梁。還是向良?
她記得大哥說梁氏父子的時候,說了他們父子的名字。梁氏家的兒子,叫梁向然。
顧瑾之心裡就有了脈絡。
她猜得不離十,梁家和向公公有關係。
回去應該向祖父證實一下。
若是真的,最好別惹……
“怎麼在景和宮遇著了?”太后不由一愣,“他哪裡不舒服嗎?”
太后也聽得出向梁是去故意等顧瑾之的。
顧瑾之搖搖頭,道:“沒說,只說順路……”
太后眉頭微蹙。
這根本不順路呢。
向梁這是要幹嘛?
“沒說什麼?”太后又問。
向梁是個很忠誠的人,從來不參與宮妃們的爭鬥,一心一意在皇帝身上,忠心護主。他是先帝從前的老人。先帝看著他秉性好,就特意請了人教向梁識字知理,將來好執掌司禮監,從內輔助皇帝。
這向梁比所有的人都規矩,忠心耿耿服侍兩代君主,功勞深厚。
他從來沒有半點陰私之事,又光明磊落。
太后也很器重他。
見他突然去找顧瑾之,總覺得有點緣故,就忙問道。
“問我家裡善藥堂的事,問是不是特別忙碌。而後又問了德妃娘娘的胎和二公主……”顧瑾之老實道。
太后沉默了下。
她敏銳能感覺到向梁的重點,是顧氏的善藥堂。
“你們家善藥堂,最近有什麼事?”太后笑著,問,“哀家也沒顧得上問你。上次你說沒生意,如今怎樣了?”
顧瑾之就把治好了常五,又名動西大街之事,說給了太后聽。
“……入了夏,患病的人多,最近忙得腳不沾地。”顧瑾之一一道來。
太后聽了,沉默了片刻。
她常在宮裡,幾十年沒有出宮了,宮裡的事她一清二楚,外頭的事卻只是耳聞,不是非常瞭解。
她沒有了解清楚,不輕易說話,只是笑了道:“這般辛苦?怪不得哀家瞧著你瘦了!”
卻也沒提讓顧瑾之別去的話。
太后也知道學醫傳家的重要性。顧家老爺子是藉著開藥鋪授藝呢。
從宮裡出來,顧瑾之也顧不上累,立馬去了善藥堂。
她要把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