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病得很重嗎?
譚貴妃表情溫柔,心裡則冷笑,張淑妃這是公然向蘇嬪討人情,讓蘇嬪知道她維護了李太醫。否則依著李太醫的執拗,只怕要把德妃得罪個徹底。
見張淑妃很聰明,討人情也沒敢把譚貴妃牽扯在裡頭,譚貴妃笑了笑,快步往自己宮裡去了。
蘇嬪又如何聽不出張淑妃的意思?
“多謝姐姐攔著……”蘇嬪忙道,“其實妹妹我往日,和李太醫也不算太近……”
她想說李太醫並不是她的親信。
可這話,旁人能信嗎?
人人都知道蘇嬪的脈案一直都是歸李太醫管著,幾乎每個月要問診兩三次。
張淑妃就笑了笑。
蘇嬪也知道自己的解釋有點蒼白,卻又不能不說。
宮裡的一個生存技能,叫掩耳盜鈴。哪怕真的發生到了自己身上,能推也要推了,而且要裝得很無辜地推了。
蘇嬪就是這麼無辜的說下去:“……都怪妹妹這身子不爭氣,時常生病。滿宮裡的人,誰和太醫這樣近的?原本也只是請他瞧病的,他卻依仗我的勢,如今他還得罪了德妃姐姐,妹妹真是罪該萬死。”
說著,便哭了起來。
“妹妹別難過。”張淑妃攜了她的手,笑著道,“外頭小人作怪,我們豈能管得了?幸好如今沒鬧出事,妹妹也該安心了……”
“是,還要多虧了姐姐。”蘇嬪對張淑妃做出感激涕零的模樣,又哭了一場。
和張淑妃在岔路口分手之後,蘇嬪的眼淚斂去。
她走得很慢,靜靜想著心思。
太醫院的人去給德妃問診,怎麼還牽扯出了後背的勢力?
怎麼就把蘇嬪給攪合了進去?
德妃自己,沒這個本事。
而當時在內殿的,只有張淑妃和譚貴妃。
而張淑妃,公然賣人情,不像是她的作風。她賣人情,不應該賣得這麼簡單……她當著譚貴妃的面說,似乎是想解除譚貴妃的疑惑。
蘇嬪頓時就想到了譚貴妃。
能從中挑撥的,非譚貴妃莫屬了。
顧家和蘇家結親,在京裡的勢力會越來越大;而譚家退出了朝堂,他們家的勢力漸漸被擠壓。
能挑撥顧家和蘇家內鬥,甚至將蘇家和顧家同時變成皇帝的眼中釘,最大獲益的,就是譚家了。
張淑妃的真實意圖,就是想暗示蘇嬪這個吧?
蘇嬪的手指緊緊攥了起來,心頭似有把火再燒。
她想見她母親一面。
第214節 敗血衝肺
宮裡的事,在朝堂的顧延韜很快就聽聞了。
可是,沒有皇帝的特旨,他進不去內宮。
他有點著急。
德妃身居二品妃位,是個很重要的棋子,還沒有到放棄她的時候。
顧延韜買通了宮裡的內侍,讓去打聽打聽到底怎麼回事。德妃的脈案一直歸顧瑾之管,怎麼突然換了太醫?
是不是顧瑾之做了什麼,惹得德妃動怒?
過了小半天,裡頭的人來說,德妃根本沒請顧瑾之,是直接請的太醫。
顧延韜心裡隱隱有點不對勁。
他回了家,問大夫人。
大夫人知道緣故。
她就把那日三公主洗三禮那日,德妃發脾氣罵二夫人,指桑罵槐之意,說給了大老爺聽。
大老爺頓時盛怒,道:“忘恩負義的東西,她那就是罵我!不生皇子,要她進宮做什麼?”
“所以她對家裡人都存了氣。不僅僅恨咱們,連照顧了她七八個月的瑾姐兒也恨上了……”大夫人無奈嘆了口氣“我倒只擔心她。這樣不知好歹,咱們想護著她都難……”
德妃的確不知好歹。
大夫人心裡有些難受。
宮裡的路那麼難走,德妃還這麼無所顧忌。大夫人想幫她,也出不上力氣。
“你帶著瑾姐兒,進宮去瞧她!”大老爺最後道:“讓瑾姐兒給她瞧瞧,別讓她著了旁人的道兒。”
大夫人道是,心裡卻想:只怕進宮也要討個沒趣。
——*——*——
朱仲鈞下午才從宮裡出來。
他去了藥鋪,拉顧瑾之到院子裡的槐樹下說話。
“你們家那個娘娘病了,還把太醫給罵了出去。”朱仲鈞道:“太后知道了,看得出不太高興,和成姑姑商量把三公主也抱過來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