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些涼意。
她看了眼晉王,又看了眼德妃,一時間五味雜陳。
孩子果然是孩子。
孩子的心思,朱仲鈞一下子就猜得準了。
“不過是對青花瓷瓶,值什麼?哀家這裡多的是,明日叫人再拿一對給你。”太后笑著道,“你也去吧,皇祖母也要歇歇。”
太后說了這話,眾人便一起告辭。
德妃暗暗給顧瑾之使眼色。
顧瑾之就道:“母后,我送送德妃……”
太后點點頭。
除了仁壽宮,德妃和顧瑾之並肩而行。
德妃卻沒有說什麼話。
兩人一路到了景和宮。
到了景和宮坐下,德妃就開門見山道:“早起的時候,我去給太后娘娘問安,遇著了急匆匆的晉王。我攔下他,問他什麼事,他半天支支吾吾的。他在我面前,倒也不敢弄鬼,說什麼昨日有人偷了他的玉佩……”
顧瑾之在心裡默默嘆了口氣。
孩子的惡意,有時候太過於指責,反而被認為苛刻。
但這種惡意的中傷力,一點也不輕。
朱仲鈞的料事如神,晉王的陰狠,讓顧瑾之沉默一瞬。
“我把他叫到了景和宮,問了他半天,他說是六叔家彥穎拿了的。”德妃看了眼顧瑾之,繼續直接道,“瑾姐兒,你昨日見孩子拿了玉佩嗎?你別怪我說得直接,我的心是向著你的……”
“六姐,你若是不向著我,便當著太后娘娘的面問了出來的。”顧瑾之道,“你倘或不懂這點情分,就辜負了您的一片心。但我的確沒見著孩子拿什麼玉佩。我們家彥穎,不滿五歲,家裡也是不缺東西的,他從來不伸手拿旁人的東西,這點我可以保證!”
第426節失竊(2)
顧瑾之雖然這麼說著,臉色卻很嚴肅。
她眼神隱隱有怒意。
雖然她極力剋制住。
德妃便握住了顧瑾之的手,道:“我也不是懷疑你家孩子。我只是問一句,孩子的事,咱們大人有些時候是想不到的。既然你說沒有,我自然是相信你的。定是晉王弄丟了。我再派人去找。你可別因為我的話兒而氣著了自己。”
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是不理性的。
這並不能說明孩子有壞心思。
也許僅僅是孩子那一時的貪婪。
顧瑾之露出幾分勉強的微笑。
而後,她又道,“多謝六姐,沒有在太后娘娘面前說出來。”
她們在這耳朵眾多的宮廷裡,以自家姊妹的舊稱呼,就是為了表明彼此的態度。
德妃是相信顧瑾之家孩子的,而顧瑾之,明白德妃的善意,也接受了她的善心,心存感激。
顧瑾之心裡,是很感激姐姐這麼維護她的。
不管姐姐是否信任顧瑾之的孩子,不管她說話多麼直接,顧瑾之都感激她的維護。
像晉王和彥穎的事,看到的人不多。
到時候對峙,只怕那些宮人們人人自危,是不敢站出來作證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是禁宮額生存規律。
他們是不會為了彥穎兄弟,而得罪晉王的。
晉王在宮裡生活。他會報復那些說真話的人。
朱仲鈞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還原事實。
他知道,很多時候,事實是什麼並不重要。
旁人可以顛倒是非,朱仲鈞就可以全盤否認。
所以,應對各種事,都要有策略。
“我也是怕晉王自己誤會了,誣賴了好人,才不讓他說出來。”德妃道,“你也知道。孩子最是經不得事。晉王丟了東西就著急。他一著急就亂說話。他也只是個孩子……”
顧瑾之點點頭。
孩子……
這個小就如此心思縝密的孩子,顧瑾之覺得晉王將來也非池中之物。
******
晉王很不高興。
他覺得他母妃壞了他的計劃。
他有點悶悶不樂,從仁壽宮出來,他就往御花園逛去。
彥穎的確年紀小。可皇祖母就這麼寵愛他。將來他大了。幾乎讓晉王在皇祖母面前沒了地位。
晉王記得,他的母妃顧德妃總跟他說:“在這個後|宮裡,真正疼你的。除了你母妃,就是皇太后了。沒有皇太后,母妃也保不住你。你在皇太后面前,定要乖覺,討皇太后的喜歡。”
所以,晉王年紀雖然小,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