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大奶奶林蔓菁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顧辰之也同樣。
顧辰之的壓力甚至更重。只是大奶奶不知道罷了。
顧辰之是顧延韜唯一的兒子。
假如他顧辰之沒有兒子。他們這一脈就要斷後。
老爺子臨走前,留下兩條遺言,一條是顧氏女不二嫁,另一條是四十無子方可納妾。
顧辰之已經燒了“女不二嫁”的祖訓。給父親顧延韜惹了不少的麻煩。至今還要人在說顧氏子不孝順。
孝為忠之本。
不孝即不忠。非孝子不能為忠臣,這是整個社會的主流觀念。
不忠不孝,一個男人在社會立足的根本就沒有了。
顧辰之燒了祖訓。為四妹顧珊之改嫁,為顧珊之爭了口氣,卻讓顧家和顧延韜被人攻訐至今。等將來其他弟弟們做官,肯定還要受影響。
這件事太惡劣了。
哪怕顧延韜再位高權重,顧家得了個“不孝”的名頭,也要被世人恥笑,孩子們也難得皇帝的器重。
這件事的後果,已經無法彌補了。
所以,顧辰之是不敢再燒第二條的。
父親顧延韜也不敢違逆。
父親對林蔓菁不能生兒子諸多不滿,卻也不好公然違背祖訓,替顧辰之納妾。所以,顧辰之能抵擋一時。只是,他已經三十六了。再過四年,他就滿四十。
到時候,他想不納妾,不僅僅父親,只怕一直支援他的母親也不答應。
可,顧辰之真心不想納妾。
這是他的壓力之一。
他和林蔓菁的感情,非普通夫妻可以比擬。
他不想傷了林蔓菁的心,讓夫妻感情變得面目前非。沒有一個靈魂深處相愛至深的人,生活還有什麼意義?顧辰之一直信奉此道。
他父親也沒有妾,所以他母親過得比較舒心。
這對顧辰之影響很大。
他素來就不愛財和權,更不在乎什麼名聲、地位、美酒、美人。
他只想家庭溫馨和睦。
人總有一樣追求的。往大了說,顧辰之想濟世救民;往小了講,顧辰之想疼妻子、女兒,孝順父母,悌愛兄弟姊妹。
林蔓菁再不生兒子,這種和睦,就要被強行打破了。
所以,每天提到兒子的話題,顧辰之就頭疼不已。
“我記得七妹曾經說過,能不能生男丁,跟女人沒關係。是男人的錯。”顧辰之道。他眉宇間,有些許痛色,“七妹從未說錯過。當年她說,袁裕業不能生育,四妹沒事。袁家鬧了那麼多年,最後四妹改嫁,一口氣生了兩個兒子,足見袁裕業是有問題的。”
“胡說。”林蔓菁緊緊抓住了丈夫的手,“女人肚子裡懷著孩子,能不能生男丁,是女人不爭氣,怎麼是你的錯兒?”
顧辰之反握住了妻子的手,不想再爭論這個問題。
他對顧瑾之的這種觀點,也有點懷疑。
因為他無法理解這中間的因果。
“要不,你改日問問七妹,看看她可有良方。”沉默片刻,林蔓菁小心翼翼道,“七妹的醫術,也許在你之上。假如她說沒有,我也死了這條心。。。。。。”
她豐腴美豔的面容,被烏雲密佈。
顧辰之心裡也不好受。
他只得先答應了,道:“好,我下次問問她。咱們還是早做打算。我想過了,今年年底就跟爹孃說,把三弟家的老二過繼到我名下,我當兒子教養他。”
林蔓菁沉默不接話。
****
第413節舊址
提到過繼孩子的問題,大奶奶林蔓菁就不語。
她心裡是不情願的。
倒不是她嫌棄老三顧晴之家的孩子不好。
林蔓菁對這件事熱心,也有很多理由。
頭一件,她覺得她公公顧延韜是不願意的。公公好勝,肯定想要自己的孫兒。而顧辰之無妾,公公是不會讓顧辰之耽誤著不納妾就過繼的。
其二,過繼老三家孩子這件事,顧辰之和顧晴之私下裡商量過,顧晴之是同意的,卻沒有和夏氏說。
夏氏最疼孩子,她未必捨得。要是她不給,公婆也不願意,這件事肯定成不了。
現在多想,將來定要失望。
林蔓菁心裡所有保留。
三則,侄兒到底不是兒子,人心隔肚皮。老三顧晴之和顧辰之是堂兄弟,這中間又隔了一層。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