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十八位妃子裡,都沒有動靜,單單她有了身子。
後背的嫉妒炙火,又添了一層。
太后很擔心這孩子會被她們折騰沒了……
太后也是從小小的貴人到母儀天下,後宮裡的骯髒齷齪,她都誰都能切身體會。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小七並非太醫,沒有哀家的傳召,總在進宮行走,的確不合宮規。”太后娘娘笑著道,“德妃也太不懂事了。”
雖然是德妃不懂事,卻沒有怪罪之意。
太后如今最寶貝德妃了。
皇帝子嗣單薄,他自己又是個主意足的,太后總勸他該以子嗣為任,他卻總說自己有打算。
到現在,宮裡才一位皇子,兩位公主……
太后也為此憂愁。
德妃能再添一位皇子或公主,太后都喜歡。
“娘娘也是擔心肚子裡的皇子,才這樣患得患失,求太后娘娘不要責罰。”顧瑾之道。
太后就笑了笑:“哀家哪裡捨得罰她?她替哀家生個大胖孫子,哀家喜歡都來不及……”
顧瑾之就道是。
說了一會兒話,瞧著天色不早,顧瑾之起身告辭。
太后沒有多留她,只是道:“用心服侍好王爺。哪裡要什麼,只管來告訴哀家。”
顧瑾之又道是。
顧瑾之走後,太后娘娘沉思了須臾。
德妃能這樣警惕,是很好的事。
宮裡都是表面上光鮮和睦,背地裡光刀劍影,自己能多留心,勝過旁人替她防備的百倍。
只是太醫……
太后娘娘也想不到好的太醫。
從前她比較相信顧世飛,顧世飛已經致仕多年;而後她又比較相信孫太醫,前年孫太醫年邁病勢;而後呢,她就大病,太醫院的眾位太醫都不濟。
她現在哪裡不舒服,只請顧瑾之,其他的人一概不信。
一時間,竟然覺得無人可用。
等皇帝下了朝,到坤寧宮請安,太后就把今日顧瑾之進宮的話,說給了皇帝聽。
皇帝也覺得德妃所慮不差。
“給小七一塊牌子,以後德妃傳她,她進來服侍就是了。”皇帝不以為意,“朕也不是那草木皆兵的昏聵皇帝,動不動就疑心這個,疑心那個的。”
太后就沒有說話。
疑心不疑心的,太后不好多言。
也許顧瑾之照顧德妃,直到德妃安全誕下皇子,這點太后也同意了。
於是,太后就下了懿旨,辭了塊禁宮行走的玉牌,著令顧瑾之照顧德妃。
顧瑾之接了懿旨,又想起六姐的為人,一時間手握得有點緊。
——*——*——
第一更了,求粉紅票。
第163節寒冷
接了旨,總不好抗旨。
顧瑾之想了想,就進宮去了。
她先去看了太后,然後再去看了德妃,將德妃的情況寫了醫案,謄抄了三份,給德妃一份,太后一份,皇上一份。
她對德妃道:“以後我每個月初一、十五來給娘娘問診。娘娘的胎氣穩,若是總提心吊膽,將來皇子可能膽小怯懦……”
顧琬之聽了,眼睛轉了轉。
不管是生在哪裡的男孩子,一旦膽小怯懦,肯定不得父親的喜歡。
要是皇上不喜歡自己肚子裡的皇子,那麼……
顧琬之還要母憑子貴呢。
不討喜可不行。
她連忙點頭,道:“七妹精通岐黃之術,我都聽你的!”
“娘娘平日裡飲食多留心就好,也不用整日疑神疑鬼,這樣反而不妥。”顧瑾之對她道,“您的情況,我每次來都會寫醫案,您要妥善收好……”
顧瑾之是怕她總沒事找事,總把自己弄到宮裡來,讓她也不得安靜。
所以她勸顧琬之要心平氣和。
但是,假如顧琬之真的一點防備也沒有,顧瑾之就不知該怎麼辦了。這宮裡,就似走鋼絲,哪一刻不保持高度緊張,就要掉下去。
這是不言而喻的。
能說的,顧瑾之就說了;不能說的,顧琬之自己也應該明白。
她寫好了醫案,一步步將事情程式化,將來孩子萬一有了閃失,也能知道出錯在哪裡,顧瑾之就少了些責任。
所喜的是,顧琬之還真的挺聽話。
那次看過之後,到了正月十五。顧瑾之帶著朱仲鈞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