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鈞有點眩暈了。
顧瑾之第一次承認,她也是一直愛著朱仲鈞的。
幸福砸過來太突然了,他透不過氣來。
————
正月十七,天氣晴朗明媚。沒有風,那稀薄的日光也添了幾分暖意,宛如早春降臨。
迎春花悄然綻放,為被殘冬肆掠的京城添了新嫩的生機。
顧瑾之和朱仲鈞進宮,向太后請旨,準備回廬州去了。
太后是萬般不捨,卻也顧念大局,沒有留朱仲鈞夫妻,只是吩咐他們:“路上多帶些侍衛,且要一路平順,哀家叫你皇兄派親衛護送你們……”
朱仲鈞沒有推辭,跪下道謝。
而後,他聲音悲切道:“兒子這一去,要一年半載才能見到母后……”
太后心裡大痛。
可話還是要說。她阻止了朱仲鈞的感嘆,讓他起身:“規矩是祖宗定下來的。為人臣子,就要遵循法制,規矩不容更改。母后在宮裡有人服侍,你安心去廬州吧。”
朱仲鈞道是。
他帶著顧瑾之,又去了御書房,等皇帝下朝,跟皇帝辭行。
皇帝今日下朝得晚。
兩人在御書房等了一個時辰,皇帝才下朝。
顧瑾之和朱仲鈞一同行禮,說了要回廬州的話。
皇帝的目光在顧瑾之臉上滑過,心裡倏然有了幾分悵然若失。他很不是滋味,所以沉默半晌,才道:“你們新婚,朕也該留你們多住些日子。只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成了親就該回去,朕也不強求你們。路上多帶些人,安安全全到了才好。朕派羽林衛護送你們回廬州。”
羽林衛和錦衣衛一樣,也是親軍二十六衛之一。
朱仲鈞和顧瑾之都道謝。
他們倆辭別了皇帝,又回了仁壽宮,再辭太后,然後準備出宮。
在仁壽宮,顧瑾之和朱仲鈞又遇著了蘇嬪。
蘇嬪臉色不好,比上次更消瘦了些。
顧瑾之就知道,她的病沒有好。
“……小七,蘇嬪這嗓子,好幾個月了,仍是不見好。”太后開口道,“你上次忙,也顧不上看。如今看著哀家的面,替蘇嬪把把脈。”
顧瑾之道是。
她把蘇嬪請到了偏殿。
“娘娘,還是上次的診金。”顧瑾之道,“您若是願意,我現在就給您開了方子,解了您這病痛。”
蘇嬪苦笑了下,道:“貪念真是這個世上最齷齪的東西。若不是我一時貪念起,哪裡不能體會到您是在維護我,維護蘇家?如今我是想通了,我不會再做無謂之想。您治好了我的病,我承您的情,上次您說的事,我也能做到,不算診金。診金我額外給……”
顧瑾之沒想到她想通得如此之快。
可能是有人點撥她吧?
顧瑾之沒有深問,讓她伸出手,再次給她切脈。
第381節姐姐
蘇嬪是咽喉不舒服。喉間有個東西,既咳不出也咽不下,非常難受,卻又不關乎生死。
這種病症,和梅核氣相似。
梅核氣是中醫的說法,西醫就是咽喉炎。
中醫治療咽喉炎,多用半夏樸厚湯。普通的咽喉炎,幾劑半夏樸厚湯之後,漸漸會好起來。
假如還不好,中醫就會用活血化瘀之劑。
可蘇嬪這病,半夏樸厚湯用了,活血化瘀劑也用了。張淵還給蘇嬪開了些其他方子,始終不見效果。
因為蘇嬪這病,嗓子里根本沒有炎症,她不是咽喉炎;也沒有淤積。她只是肺氣不宣,導致津液成痰,風痰和燥痰相擾。
要解了她喉嚨間的阻礙感覺,只需先用烏梅湯。烏梅可以收斂肝氣而生津液。津液充沛,就無法成痰。又用桔梗、蜜枇杷葉等宣肺。
宣肺利咽,生津祛痰,就是顧瑾之治病的原理。
故而,顧瑾之給蘇嬪開了方子,重用了烏梅、桔梗、蜜枇杷葉,又添了麥冬、玄參和甘草相佐。
“按方子抓藥。每次煎熬,熬上滿滿一罐,盛在暖壺裡,當茶水引用,隔幾個時辰喝一次。一連喝半月,您喉間這阻礙物自然就化解了。”顧瑾之把方子開好,拿給了蘇嬪。
蘇嬪道謝。
她又問顧瑾之這病的原理,顧瑾之就一一跟她解釋了。
“……張太醫給您問診,問了您病症。又替您把脈,可到底沒有像我這般仔細觀看您的喉嚨。若是看得仔細,就知道您的咽喉有點腫,卻並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