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政策硬是弄成了給自己斂財的工具。
其實現在韶國處的形勢也十分不樂觀。韶國地處北方,農民耕種的時間比雍國要短。韶國地廣人稀,荒山、荒地比較多。好一些的土地也都集中在不用稅收的權貴手中。外面同樣有來自定國的威脅和蠻疆的不定期騷擾。現在又處在人才凋零、青黃不接、政權交替的時候。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估計自家公爹也是看好自家三哥年輕,有衝勁的特點,才會親自選了他當丞相。而自家三哥將來要想成為一代名相,讓韶國在他手中發揚光大,首先就是藉此機會實施吏治改革。
尤其是目前一切形勢對他還十分的不利,他手下連一個能夠支配的人都沒有,那麼,即使有自家公爹一個人的支援也沒用。
而張居正相比較而言實施改革成功的基礎恰恰就是吏治整頓的很成功。幾乎達到了上行下效。他所制定的政策即使在萬里之外,也有人去實施。
“這個我是這樣認為的,吏治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點。”王裕洵總結道:“第一,整個朝堂盤根錯節,缺乏考核和晉升體系,多靠論資排輩和拖門找關係晉級。第二,沒有人去關注官員的能力問題。一旦這人被封了某個官職後,不管其能力如何,很少有被免官的。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卻極有可能不得其門而入。第三,和第二點有關,就是隻任用,沒有懲罰措施。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官員不作為。只要他們不犯大錯,就能在自己的官位上安安穩穩待一輩子。甚至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會因為論資排輩的原因而得到升遷。第四,官官相護、體質腐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吏治。”
“這個問題不光出現在雍國,就是韶國、定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都一樣。”王子義補充道。
王姒寶笑了笑,道:“豈止一朝一代,恐怕歷朝歷代都一樣。”
“我記得當年我在會試上根本就沒怎麼答這道題。但是後來咱們都看過寶妹寫給溪哥兒的答案。”王裕洵說到這裡看了看王姒寶。
被點到名的王姒寶立馬回答道:“我當時好像說實施吏治改革的時機十分重要。而且最好要試點進行吧。”
“對,正是這一點啟發了我。你說過吏治改革最好是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最好。那時人人只想著要如何保住自己現在的官職,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出來挑事,以免惹火上身。”
王姒寶那時想的東西還不是很完善,但大體思路就是這些。於是十分不好意思道:“我那時還小,當時思考的時間也有限,所以還有很多東西想的不完善。”
“我當時的想法和你差不多,可你當時才幾歲?”說到這裡,王裕洵都感到慚愧。那時自己還為了與狀元之位失之交臂而傷感了好久,現在想來那時的自己還真的是沒經過什麼大風大浪、涉世未深啊!
王姒寶能說那是因為自己是偽蘿莉嗎?
“我認為現在在韶國正是處在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施吏治改革。”王裕洵繼續說道:“第一,現在差不多就是處於改朝換代的時機。第二,攝政王比較有遠見,會支援吏治改革。第三,現在朝堂上空出來的位置比較多,正好可以用來調整官位,也好用來填充能為我們所用之人。我們也好藉此機會,挽回目前對於我們不利的局勢。”
“說說你的計劃吧,三哥。”見王裕洵信心滿滿,王姒寶便知道,自家三哥早已經有了主意。
“第一,開恩科,招攬新的人才入朝。第二,就像我和爹一樣,招攬其它國家的能人、賢人。第三,對現有人員進行考評,能者居之。讓不作為的人該讓路的讓路。第四,完善獎懲政策,該罰的罰,該獎的獎。第五,不管是誰,新到一個職位,都像你詹事府認命女官一樣,有個試用期。如果符合要求就留用,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讓其換位置或者免職。我和爹能想到的,大概就是這些,寶妹你還有什麼能補充的沒有?”
沒想到自家三哥訊息還挺靈通,連自己詹事府的事都打聽到了。
王姒寶想了想後補充道:“我覺得很多官員在到一個新職位的時候,最初都是想要當一個好官。一旦他在一個職位上待的久後,便會對這個職位上的事情瞭如指掌。久而久之就生出了各種不好的思想出來。就像咱們當初去奉北郡遇到的那些人。尤其是徐伯陽,他最初也是想要當一個處處為民的好官,只是後來為了所謂的報恩做了許多的錯事。現在想來,如果當初他能早早離開臨陽縣也許他還能繼續當一個好官。
所以,我覺得必要時,給一些重要的職位定一個任期。通常是四年或者五年。在這個任期結束後給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