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的這一回,她很滿意!
作者有話要說:
【註釋】昏禮的昏不是錯別字,本來真的叫昏禮。
第135章 傳說中的趙堂姐(上)
趙琳月從京城跑到邊塞用了足足三個月的時間。
她從未這樣長途跋涉過,一路的顛簸讓她整個人都瘦了一圈,被邊塞的風沙一吹便連最後的一點京城貴女的氣息也散盡了。她將長髮用個簡陋的木簪草草簪在耳後,這支木簪不值什麼錢,卻是她順利逃出京城後給自己買的第一件東西,她會一直留著。
走進這邊陲小城,趙琳月覺得一切都比京城要美。京城擁有繁華的街景、擁有紙醉金迷的夜晚,她曾也覺得能生在那裡是此生大幸。可隨著年紀漸長,她卻發現那樣的繁華大多屬於男人們,她們這些女孩子擁有的只是一方精緻閨閣,來日或許會變成夫家的一方精巧院落。
就像養在籠子裡的鳥兒一樣,趙琳月常這樣想。
誠然她們趙家的門楣放在那裡,一眾姐妹都會為人大婦,嫁入宗室乃至母儀天下亦有可能,可換一隻大一點的籠子便比那精緻的小籠子好很多麼?
趙琳月不稀罕,她也看厭了趙家女兒們平日裡連話都不敢大聲說的模樣。
她打小的性子就是拘束不住的,在一眾姐妹都開始學規矩禮數的時候她仍愛上樹摸鳥蛋、下河抓小魚,為這個她沒少挨罰。當然……這些舉動也確實野了一些,就連府裡的男孩子們都鮮少這樣,所以家中罰她她便忍了。
讓她忍不得的是,家裡管著她讀書。
倒也不是不讓她讀書,趙家的女孩子都是識字懂詩文的,可也僅限於此。
她不懂為什麼兄弟們能讀的政書史書她不能讀。爹孃說女孩子讀多了這些男人不會喜歡,來日與夫家不好處,可趙琳月覺得自己跟府裡的堂兄弟們處得挺好的。
她有位堂兄叫趙源,和她比和他親妹妹趙瑾月都談得來,原因便是趙源說她書讀得多。
她這趟從家裡偷偷逃出來的錢也是趙源給她的,趙源說家裡那一套教女兒的法子他反正不贊同,她願意出來搏一把也沒什麼不好。只是趙源也說清楚了,只要這樣一走,日後是好是壞都只能憑她自己的本事。
趙琳月不怕,她寧可死在外面,也不願意在牢籠裡被關上一輩子。
她已讀了足夠多的書,曾經女扮男裝與京中文人們在茶會上論過政。那次聲名在外的楚家大公子楚成正巧也在京中,在茶會散後他還跟她搭過話。
他誇她機敏通透,她哪裡當得起他這樣的誇讚,連聲道不敢當,說自己不過死讀書罷了,見識短淺,今天獻醜了。
楚成笑道:“能把書讀透已不易了,但賢弟若想長見識,倒不妨四處走走。讀書人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許多東西書上讀不出來。”
楚成大約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句話於趙琳月而言便如一句魔咒一樣,讓她朝思暮想不能自已。
——是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都是長見識的法子。
可“行萬里路”於她而言又何止是長見識?她若真有幸能行萬里路,也就不必再怕被困在籠子裡了。
這念頭在心裡存得久了,讓她著魔似地想要逃。
終於,她這樣逃了出來。
她到了這邊塞的小城,因為她聽說四處遊歷的讀書人都愛來這裡走一走。她還盤算著日後可以去江南、去蜀地,去她在書裡讀過的一切地方。
她懷揣著這樣的心思美滋滋地走進了一家酒樓,但或許是因為心裡想得過於美好,老天決定給她一記下馬威。
走出酒樓,她就讓幾個地痞給攔了。
此地民風彪悍,但地痞們很會物色獵物,專挑文弱書生下手。她一個女孩子穿著男裝,瞧著比尋常的文弱書生還更文弱一些,被盯上倒是也不稀奇。
趙琳月連連往後退,後背很快就觸到了牆。幾個地痞輕笑著睇著她,手裡擺弄著小刀:“我們幾個圖錢不圖命。你把錢留下,這事兒就了了。”
趙琳月不想為了錢把命搭上,但孤身一人在外頭,衣食住行也都還沒有著落,她實在不敢把身上的錢都交給他們。
可對方哪裡由得她猶豫,見她在那裡不開口便徑自上了前,生得壯實的那個拎住她的衣領,模樣精瘦幹練的身後便往她衣襟裡掏。
趙琳月倒是束著胸,中間又還隔著兩層衣服,不至於讓他們摸出什麼。但這到底是在與男人接觸,她頓時紅了臉,牙關緊咬著,覺得恥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