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所需的糧草春季一次,秋季一次,給兩次,每次穀米八千萬石,馬草不計其數。
現在秋季時的糧草還沒到賬,這四十萬兵等了三個月沒見一粒糧,糧倉已經吃空了,他們開始餓肚子了,往年是刑家送,今年刑家沒了,找大王要吧。
鄭王大駭,“難道、難道……”他想說難道各城的兵馬不是各城自己養嗎?跟著他就想起來,以前是刑家養沒錯啊,現在這十幾座城都歸他了,當然該他養了。
他沒有錢,也沒有糧。
鄭王急了,刑家的人都被抓了,可他們中大多是旁系,問他們刑家的糧在何處,他們哪裡知道?問嫡系的……刑天香死在大牢裡,他一死,他的妻子就自盡了,兒女被抓後,也早就死了。
刑天香的父母親都不在了,他倒有幾個兄弟,可全是庶出子,不是不知去向,就是什麼都不知道。
鄭王病急亂投醫,把跟刑家交好的家族也給抓了。三木之下,死傷無數。可不管打死多少人都變不出糧食來。
於是,鄭王身邊有急智之人出主意:“大王,不如讓那些兵回家去吧。”
沒糧食養,何不遣其歸家?等有糧了再召便是。
有一個主意,就有人跟著補充。
“可以給他們一些賞錢,也算安撫一二。”另一人道,“軍心不可失啊,大王。”
鄭王焦頭爛額之際,就接納了這個意見。但他不能放走四十萬兵馬,這些兵馬,他當然也很眼饞,也很想要!
於是,他放了十萬,留下三十萬。
給那十萬兵的賞錢,他命就近的城池給了。至於現在這三十萬,他也暫時讓離的最近的城先把糧草送過去,他這邊再想辦法。
這兩個王令送到倒黴的那幾座城時,無不引人唾罵。可刑家在前,誰敢冒犯王威呢?
鄭王在宮中宴請了許多世家,總結起來就兩件事。
第一:先把你們家存的糧食借給孤應應急;
第二:國中缺糧,你們想辦法買一些回來。
鄭王為了表達“善意”,開啟國庫很是挑選了一些珍寶,沒有被賜珍寶的,也被賜了許多黃金。但就算這樣,他也知道不夠。所以他把人請進來後,就命宮中侍衛守住宮門,什麼時候殿裡的人答應了,再開門放他們回家。
恩威並施之下,宴上的人都不得不答應了鄭王。
鄭王求糧,商人云集的魯國當然最先得到了訊息。
摘星樓裡,姜姬的意思很明確:“不賣!我還嫌這些不夠呢。”
魯國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農民和良田,滿足不了自給自足。
事實上,鄭國的糧食不止養活了他自己,還有燕國。
現在還有魯國。
想起龔叔叔那句“殺雞取卵”就叫她悶氣。
……是啊,這次是她殺雞取卵了。她這次學到了,她能讓一件事開始,卻不能控制它什麼時候結束。
現在鄭國這個天然的糧倉毀掉了,魯國的百姓卻還沒有發展起來。
現在她有兩條路,第一:把鄭國靠近魯國邊境的肥田都搶過來,就是侵略了,熟地和會種地的百姓她都要。
第二,再選另一個國家當糧倉,直到魯國的百姓能種出養活一國的糧食。
第二個選專案前還看不到可能,那就只剩下第一個了。
所以她今天趁著宮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金潞宮,找來姜武和龔香開個小會。
問姜武:“有兵開戰嗎?有信心打贏嗎?戰損估計會有多少?”
問龔香:“能打嗎?打到哪裡勝算最大?打完怎麼收場?會被梁帝譴責嗎?會被周圍的諸侯國以不義之戰的理由群起攻之嗎?為了避免這件事,是不是需要找個盟友來瓜分鄭國?趙國怎麼樣?”
姜武開始低頭算他手中有多少支軍,多少將軍,哪些能打,哪些比較不要命,哪些能派上用場,哪幾個配合得好等等。
龔香……龔香一臉空白。
姜姬:“我記得有諸侯國發生過戰爭,好像也沒什麼嚴重的後果,打完和談,再給梁帝送點禮物就行了。”
“……”龔香努力把思路跟上去,“公主,你覺得此戰非打不可嗎?”
姜姬:“我們現在是最好的時機,鄭國是最弱的時機,不在此時打,什麼時候打?”
龔香一想,還真是這樣。
魯國,大王的威望日隆,國中剛剛屯積了許多糧草,大將軍麾下的兵馬也經歷過幾場小戰,勝算未必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