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是真的不願意當鄭國丞相了!
遠在魯城的丁強已經等著看小鄭王的笑話了。
他在鄭國生的孩子早早的都送回了魯國,免得這些孩子認鄭不認魯。
而他只把長子留在了魯國,次子和三子都被他叫來了鄭國,放在身邊細心教導,打算以鄭國言傳身教,讓子孫成才。
他還收了一些弟子,有魯人有鄭人,都帶在身邊,選良才、忠心之人。
次子與三子都看不懂丁強退到魯城是為什麼。
丁強就告訴他們這裡面的緣故。
還是跟鄭國的地緣和特性有關。
鄭國先王死後,小鄭王雖然繼了位,但當時只是一個話都不會說的小嬰兒。現在他長到十四歲了,鄭國各城早就習慣頭上沒大王管著的日子了。
鄭國與他國不同。鄭國全民皆農,各城都有農稅,百姓幾乎八成都以農為生,子孫世代都是種地的。
因為這樣,鄭國各城的糧食收穫“名義”上是全都歸鄭王的。
不過事實上也早就被各城各世家給佔了。
但鄭國各城有一年兩貢,全是大批的糧食。這些貢品“交”給鄭王后,鄭王再交給城中世家轉賣,或者直接賣給世家換成錢與財寶。
以前的鄭王就是憑此斂財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
鄭人不願意再把辛苦種出來的糧食白白送給鄭王,再讓鄭王去賺大錢。
一年兩貢已經快要名存實亡。
鄭人願意把糧食給魯人與趙人,因為這二者強大,令人害怕。
深宮中的一個婦人與一個幼兒又有什麼可怕的?
要不是丁相在旁邊站著,小鄭王可能連自己的王袍都要穿帶補丁的。
現在丁相一走,小鄭王又把“先生”們都封了高位後,“先生”們就給了這些城池自主的權力。他們從此不必再上交貢糧,各城皆可自專。
鄭王一職,從這一天起就成了一個虛名。
丁強笑道:“自從我來到魯城後,你可見其他鄭城對我怠慢、疏忽嗎?”
他的兒子和弟子都搖頭。事實上那些城反倒比以前送給丁強的禮物更多了!也更明目張膽的對魯示好。
魯需糧,鄭人願奉送!
就是不想讓丁強再回去給鄭太后與小鄭王撐腰,好讓他們能自己擺佈自家的大王與太后。
丁強告訴兒子們與弟子們,他是魯人,雖然身在鄭國,鄭人驅奉,也時刻謹記他是魯人。
所以他一心一意都是為了魯國,為了公主。
鄭人遇災遭禍,都與他們無關。他也從來不會在意。
所以,丁強收下了各城送來的糧食,將其源源不絕的送回魯國,送給公主。置鄭太后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