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部分

第二天,刺史府出了告示,說現在州里要加固城防、還要打井,另外兵戶還沒有完全安置下來,而府庫中沒有餘糧,鼓勵當地的富戶、民吏踴躍捐錢捐糧,官府會記得大家的功績。到時候會向朝廷請功。

並且這份文書下發到各縣,李湛讓那些怠工的吏員,全下到各縣。按照郡縣誌上所列的大小世家,一一走訪,讓他們有錢出錢,有糧出糧。

在刺史府一片忙亂之中,新任的西北大軍監軍郭懷安也從長安到達了姑臧,他不過比李湛晚到半個月,也在正常的上任時限之內。品級上,他是上官,而且持節代表天子,他來了。李湛和張克行都要去迎接。

李湛在刺史府的玉關樓設了宴,給郭懷安接風,也請了張克行,兩個人雖然不對付,還要維持著表面的融洽。

誰知在宴席上,張克行多喝了幾杯。就開始肆無忌憚起來。

郭懷安跟李湛說話的時候,聊起涼州的近況,問道:“我看見李刺史在府衙門口貼的告示,難道府庫已經沒有餘糧了麼?”

李湛趁機訴苦道:“可不是麼,現在還有幾萬人無處安置,只能由官府先給他們發放米糧,總不能讓他們餓死。”

“可若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恐怕也是不妥啊。”郭懷安眯起眼睛,想起走前劉公公的暗示,皇帝的意思可不是讓李湛跟那些大族一起從窮鬼身上再扒一層皮啊。

只聽李湛笑道:“主要是讓當地大戶出糧,我已經跟本地大家約談了,他們都表示願意為了百姓的福祉出錢出力呢。”

一旁的張克行本來沒有搭腔,一聽到這話,忽然大笑起來,對郭懷安說道:“監軍有所不知,李刺史舍了好大的臉面,從他家本家討來了兩千石糧,真真是為國鞠躬盡瘁啊。”

張克行手下的軍官也跟著哈哈大笑。李湛忍住了張克行的公然挑釁和羞辱,只“呵呵”一笑,說道:“若是能為皇上分憂,李某的臉面又算什麼。”

張克行冷笑道:“李刺史一再拖延發軍餉,若是導致西北大軍軍心不穩,刺史可是能擔待的起?若是大軍出了問題,恐怕不是給皇上分憂,而是給皇上添堵吧。”

“本官剛剛接手州務,府庫的存糧還要好好的查點一番,只是現在府衙人手不足,所以進度慢了些,還請張將軍稍安勿躁,等查清楚了自然會照常下發,該給的李湛一分一毫都不會少給。 ”李湛回視他,目光毫無心虛之意,彷彿他根本沒有動用軍糧。

張克行又灌了一大碗酒,口齒有些不清楚了,只聽他含含糊糊的說道:“我看你能拖到幾時,你可別忘了私挪軍糧是大罪!哦~我忘了,你是這上頭的行家裡手呢”

張克行當著眾人這樣說,已經是對李湛的汙衊了。李湛眉頭皺了起來,立時便站了起來,眼見就要發作。

郭懷安眼見氣氛忽然變僵,忙出來打圓場,說道:“張將軍和李刺史都是我大隋的肱骨之臣,以後更是要精誠合作,保一方太平。不過,今天晚上是私宴,我們就先不談公事了,呵呵。”

李湛聽他這麼說,不好再發作,只好乾笑了兩聲,又坐回了位子上,跟郭懷安閒扯了幾句話。

郭懷安看得出李湛和張克行之間有矛盾,於是便說:“我看,張將軍喝醉了,還是趕緊把他送回去吧。咱家也有些不勝酒力了,今天要不就到此為止吧。咱家就先告退了。”

李湛親自把郭懷安送了出去,這個氣氛詭異的接風宴終於結束了。

各家反應不同,之前對李湛表示支援的賈家、陰家已經把糧食送過來一部分,還有一些要籌集一段時間,石家、廖家之前還在推脫,後來見催的緊,各送了五六百石過來,趙家五房也給了五百石,還有一些小家族送了幾十石,還有送個幾石的,也有送些錢來的,不論多少李湛照單全收。

安家之前跟李湛跟前說的好聽,卻依然一毛不拔,只給李湛回了張帖子,一邊訴苦,說現在拿不出糧來,要寬限幾日,一邊又吹捧李湛一番,最後為了表示自己對官府德政的支援,在姑臧縣城兩個城門外開設粥棚。

而索家開始就根本沒有理會李湛的意思,這時候仍然沒有給李湛臉面,多少出些錢糧應付過去的意思。

待各家交的差不多了,李湛便在刺史府大門口貼了一張大紅榜。上面李湛親書三個大字“功德榜”,自上而下,列著各家的捐糧數額,捐了的沒捐的全寫了上去。賈家排在第一,一萬石,陰家第二,八千石,李家第三,兩千石就連安家的粥棚也寫了上去,索家這樣什麼都不出的,在紅榜末尾寫了個大大的“無”,在最結尾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