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游對策,要收過路稅的是李湛,而下面實際做事的人都是胥吏,李湛不可能事必躬親,這些人慣弄手段,都是欺上瞞下的好手,李湛盯著的時候,他們也查的嚴些,李湛沒空理這些事的時候,他們就大肆收受賄賂,將那些貨品私放過去。
李湛是清楚這些情況的,他卻沒有死盯著不放,一是他時間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這處,二是也不好把那些世家逼的太緊。只要收上來的錢差不多可以讓他支援西北大軍的軍費也就罷了。
跟竹心先生商議之後,李湛便開始嚴查走私,並且開始搜檢過往商旅,名頭是查邊關奸細。
之前的時候,所有入關的貨品從關外運到長安,途徑涼州,都要交錢。至於這些貨品是不是走私貨,李湛也一概不管。而現在,李湛的態度忽然變了,所有過涼州的西域貨物必須有在各關卡入關時報備的憑條。這些憑條都是按照各家在戶部所賣貨物的數量和種類配發的,沒有的都是走私貨。本來這塊都是邊關管理的,各商團都會買通邊關守將走私貨品,甚至有些大將還會坐分一部分貨品的利潤。
現在李湛開始嚴查這些走私貨,所有查出來與憑條不符的,一概沒收充公。他分管此事的吏員們一看,上官發了這個命令,都高興死了,這就是又給了他們一條發財的門路,趁機又可以索一大筆錢。
在新令剛出來的頭幾天,自然是查得最嚴的時候,這些胥吏也知道,只有先狠狠的切上那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