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了。一直沒有批下來。李湛問過禮部,禮部的答覆卻是含含糊糊的,大約是無子之類。
可是,偏偏皇帝在李湛的大婚之後三天,破例越級封了他的繼妻。李湛是唐國公,若是直接冊封涵因為唐國夫人,那麼等於直接把涵因看做了元配,而劉氏只能為妾,可涵因卻封為鄭國夫人。就是說並沒有把涵因當做元配看待,但是偏偏又不追封先夫人。而且詔書中卻強調涵因滎陽鄭氏的身份,這讓人們面面相覷。自隋開國以來除了從來沒出現過這種狀況,皇帝開了先例。
唐國太夫人臉上含著笑,請來宣旨太監劉勝坐下喝酒:“沒想到獲此天恩,真是受寵若驚。”
劉勝並沒有拒絕,笑著恭喜道:“您家的兒媳特別合了太皇太后的眼緣,又是泰王姨母,因此才降下這不世出的隆恩。也是皇上對唐國公府特別看重之意。”
唐國太夫人笑道:“兒媳竟蒙太皇太后垂青,不勝榮幸。”
涵因這才明白那天皇帝說不會讓她嫁過來受委屈,原來竟是這樣。
其實,皇帝下旨之前,早有人向太皇太后稟報,太皇太后見皇帝這麼做完全不顧規矩的做法,把皇帝叫過去懇談了一番,並說如果皇帝要冊封涵因,首先要封李湛的元配,但皇帝堅持要給涵因封國夫人,並且說李湛的元配無子且沛龘縣劉氏非一等門閥,而涵因是“五姓”之女,並且是泰王姨母,皇族的外戚,自然可以恩封。
太皇太后讓知道他的心思,皇帝自那日問了一句涵因成婚日期之後,這個月一直不肯臨幸六宮,成日和一個叫歆兒的宮女廝混。這其實是在表達之前群臣和宮裡暗中阻止他納涵因為妃的不滿。太皇太后思考再三,終於還是同意了,不過涵因只能封為鄭國夫人,不能封唐國夫人,歆兒封為才人,不能在皇帝跟前伺候,皇帝也知道不可能長期這麼下去,於是便同意了。
這裡面的內幕涵因不清楚,不過她知道,照李湛那種多心的個性,恐怕要猜測好久。
誥命服是隨著旨意一起賜下的。拜祭祖先就要身著誥命服色了。
再回到祠堂,眾族人的神色已經恭敬了許多,太夫人和幾個妯娌的臉色各異。
李湛深深的看了涵因一眼,見她一直保持著嚴肅矜持,既驟然獲封無喜色,亦無地位改變的侷促,彷彿生來就是身居高位的。
向祖先牌位磕過頭之後,作為繼室,應當向元夫人的牌位執妾禮。因劉氏先於李湛亡故,在李湛死前是不能供入祠堂的,只有等李湛死後,和李湛的牌位一起供奉入祠堂,因此,她的牌位是供奉在祠堂邊上的一間耳房裡。
從祠中出來,便有儐相引導涵因去一邊的耳房給先夫人行禮,大夫人韋氏剛剛聽到涵因被冊封為國夫人的時候臉色陰沉了好久,若不是丈夫死了,這個國夫人一定是她的,現在反而讓一個繼室佔了先,見她要去給劉氏的牌位行禮,面色稍霽,心想總不過是個繼室。
誰知道,涵因走到耳房的門前,進去卻不下跪行禮。對左右說道:“雖然我也想進去參拜姐姐,怎奈國禮大過家禮,讓二姑娘代我給先夫人行禮吧。”
韋氏的臉色瞬間又黑了起來,冷聲說道:“拜祭先夫人是家禮,妹妹還是除了誥命服親自過來行禮吧。”
之前,她安排丫鬟讓涵因給竇太姨娘行禮敬茶,是聽了一個婆子的主意,打的也是國禮的藉口。但她卻忘了敬茶禮是兒媳婦向婆婆行的家禮,而涵因根本不是竇氏的兒媳婦,因此不必向她敬茶,只是尊重她的誥命身份,行了萬福禮,竇氏只受半禮,是為了表示對家主夫人的尊重。這讓韋氏頗為尷尬。此次,她以為揪住這一點,可以讓涵因下不來臺。
涵因聽她如此說,不急不躁,回過身衝她笑道:“嫂子有所不知,高祖開國定《周禮》《儀禮》《禮記》為三禮。以彰人倫治化,祭祀先祖之儀出自三禮中的《儀禮》,因此既是家禮,更是國禮。涵因不得已,只能以國禮為先。劉公公,您說呢。”
劉公公被請為賓客留下來觀禮,這麼個冊封法是皇帝拍腦袋想出來的,之前並無前例。這叫他怎麼說呢,這事弄到禮部去,怕是禮部那堆老學究都要吵上半天,不過他知道的是皇帝待這位鄭國夫人非同一般,自然是不能得罪的。可是如果自己亂說話,說不定會被御史彈劾。他想了想才說道:“此無前例,咱家只知道公主出降駙馬府之後。祭祀夫家先祖也是要循國禮的,先朝襄陽公主侍奉姑舅,謹禮持家,敬宗贊曰‘德行垂範、仁愛孝友’,夫人出自世家名門,以禮儀傳家,自然是最是懂禮法的。”
說了這麼些,球又踢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