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軍糧都動了,還有什麼不敢的!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這幫欺上瞞下的東西!主意都打到將士們身上了,這件事要查,要徹查!”
滿朝文武都跪下:“臣等失職,請皇上降罪。”
皇帝平靜了一下,見薛進還在跪著,語氣放柔了下來:“薛將軍為社稷殫精竭慮幸苦了。雖然有罪,但是其情可憫。你先起來吧。”又對跪了一地的大臣們說道:“你們也都起來吧。”
薛進站起身來,不經意回頭一看,正對上杜胤盯著他的目光,他並不迴避,還微不可查的點了下頭,似乎是在致意。杜胤惱怒的別過頭去。
皇帝接著說:“此事交由御史臺詳查,由御史大夫戴裕光親自主持,可設推鞫,切不可放過一人。”
陸憲卻出列奏道:“啟奏萬歲,鄭州那裡流民聚集,眼見著就要起民亂了。眼下人心惶惶,這個時候若是大張旗鼓嚴查嚴審,地方官員人人自危,恐社稷不穩。請皇上三思。不如等安撫好流民再行處置。”
門下侍中李明哲笑道:“右相此言差矣,除了這些蛀蟲,民心該會更安定才是。”
皇帝的怒火驟然平息了下來,他想起了鄭州令人頭大的流民,還有河北一帶的災情。陸憲說的沒錯,這種糧倉大案,絕不可能只有糧倉的管事參與,必然是上下串通一氣,說不定連朝中都有人參與。
若是嚴查了,保不準這些人趁著流民聚集,挑唆鬧事,弄出更大的禍端來。
他的聲音不由低了下來:“鄭州的流民如何了,賑濟的糧食運到沒有?”
裴敏回道:“回洛倉傳回的訊息,已經準備停當,應該今日起運。兩日之後便可到管城了。”
皇帝的眉頭皺了起來:“這都過了七八日了,怎麼才剛剛起運?”
“發調令、籌備、查點、調派押運人手都需要時間,這個速度已經是很快了。”裴敏擦擦汗。
“依微臣看,流民聚集,易生變亂,宜令鄭州各縣城加派人手嚴防流民進城。”李明哲上奏道。
陸憲跟著說道:“聽說,鄭州一帶的流民聚集已達十萬眾,請皇上下派兵符,調大軍鎮守,以防變亂。”
“右相說的有理,那依你看什麼人領軍合適呢?”皇帝問道。
“臣舉薦左散騎常侍杜胤。”陸憲回道。
還沒等他說完,李明哲便駁道:“杜常侍乃門下省職事官,去年剛剛調任,還沒到半年又調武職,哪有這樣的道理。況且軍中又不是沒有帶兵之人。”他特意不說杜胤的爵位,而強調他的職位。
陸憲說道:“皇上,臣舉薦衡山侯一來他曾領過兵,二來去年他在平定汴州民亂中立了大功,對民亂更有經驗。”
下面的官員紛紛附和,皇帝皺了皺眉頭,對著靖國公問道:“崔愛卿以為如何?”
靖國公奏道:“杜胤有經驗,定能勝任,臣附議。”
皇帝猶豫片刻,終於下定決心,說道:“那就”
這時大殿太監急匆匆跑進來,向當值的內侍耳語幾句,內侍不敢打斷朝議,在一旁躬身向皇帝示意。皇帝看見了,問道:“什麼事,說。”
內侍呈上一份文書:“皇上,鄭州的加急文書。”
皇帝臉色有些發白,難道是那些流民終於忍不住造反了?他開啟文書看了一遍,臉上由白轉紅,眉頭也舒展開來,忽地大笑道:“好好好,鄭州刺史蔣忠奏報,當地大戶踴躍捐糧,司馬李湛以身作則,到城外督促賑米發放,已經安撫住了流民,管城外修了一個臨時的駐地,現在已經將流民安置妥當,這個事情處理的不錯。”
大臣們又開始忙不迭的稱頌皇帝英明用人得當。
皇帝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來,他笑道:“要好好的論功行賞,李湛首功。另外立了大功的就是沛國公鄭仁,聽說恆昌米行是你家的產業,此次賑濟災民,你家公子主動提出捐糧,而且出糧最多,你說朕該如何獎賞你。”
鄭仁聞聽此言渾身一震,見所有人的眼睛“唰”的一下朝向自己,趕忙出列跪下:“為皇上分憂是臣的本分,微臣不敢居功。”
在形形色色投來的目光中,鄭仁只覺得陸憲和杜胤的目光尤其刺眼,不知道為什麼,額頭上竟滲出細細的冷汗來。(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套
鄭州管城,李湛坐在恆昌米行總號的廳堂裡,悠哉悠哉的喝著一碗米粥。
鄭銳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抬頭看著堂上一塊上書“惠民濟世”四個大字的匾額冷笑:“李司馬做得好買賣,一塊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