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但是一來此人見解犀利,能發人所不曾見,非自己所能及,亦朝堂袞袞諸公之所能及,二來近些日子透過惠妃娘娘的告知,他逐漸明白,此子這道奏章竟真的是為陛下看重了。這可就不是能夠簡單的用運氣二字來解釋的了。

在他看來,無論是對朝野形勢的洞若觀火,還是對陛下心思的揣摩瞭解,這寫奏章之人都絕對是天允之才

要知道,自從陛下即位以來,歷二十年勵精圖治,朝政已經是逐漸的拜託了武朝時期的種種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但是二十年至今,這一套一旦形成,就很快的變成了規矩,如果按照規矩慢慢的往上挪動,雖然他也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一步,但是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這種情況下,既然陛下已經看重了那篇論藩鎮的奏章,說不得就要好歹有些舉動,只要一有舉動,朝野上下必然是要鬧出些事情來的,只要事情一出,讓這個朝廷無法再保持此前那種按部就班的狀況,那自己的前程可也就有了轉機了不是?

所以,估計惠妃娘娘密信裡的意思,所謂“擇機而動”,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只要水一渾,壽王殿下的機會可就更大了些。

想到這裡,李林甫不由得微微一笑,然後便伸手在書案上輕輕地敲擊著,喃喃自語道:“看來,要想讓陛下早日下定決心,這個李曦,很重要啊”

距離本月結束,還有最後的24個小時,手中尚有月票的兄弟們,此時再不投,更待何時?

早肥需要你的火線支援啊

第三卷 風風火火闖長安 第二十四章國子學

第二十四章國子學

開元二十一年的八月十二日,就在李曦進入長安城之後的第三天上午,他正式坐了馬車來到長安國子學報道入學。

因為昨日的時候就分別到吏部、禮部和國子監等處辦理了一切的手續關文,雖然按照規矩,他這個從九品的奉禮郎還不夠資格進入國子學,但是既然有了國子監的批文,國子學這邊自然是見文放行,所以這一遭入學倒是順暢的很。

自打在蜀州接到口諭之後,李曦就惡補了一下大唐的教育體系,當然,最最緊要的就是了解這國子學,堪稱是備足了功課。

大唐治下,國子監堪稱是最高的教育機關了,在穿越來之前,李曦這個歷史白痴一度堅定地認為中國古代國家的中央機關就是三省六部就完了,而禮部毫無疑問就是國家教育的最高機構,事實上穿越過來之後他當然是一點點的弄明白了,大唐的中央機構說起來固然是三省六部制,其實在三省六部之外,還有很多負責專門事務的機構。

比如負責刑事案件的不光是刑部就完了,還有大理寺,再比如負責禮儀啊接待啊之類的事情,並不說就由禮部統一負責了,在禮部之外,還有鴻臚寺,再比如戶部自然是負責全國賦稅錢糧的,但是在此之外,還有一個太府寺。

大理寺卿,鴻臚寺卿,太府寺卿還有國子監祭酒,這些官員都是從三品,比正三品的六部尚書低了半級,而且他們負責的事務面也相對狹窄許多。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不得不說,正是因為他們是負責管理具體事務的,所以在這些具體事務上,其實他們的權力甚大。

國子監既為大唐的最高教育管理機關,那也就相當於後世的教育部了。除了要負責管理全國各地的州學、縣學等等機構之外,國子監還直接管理位於長安的三大學校——國子學、太學、四門館,以及三座專門類別的學校——律學、書學、算學。這六所學校,被並稱為大唐六學。

在此之中,國子學毫無疑問是地位最高的,是大唐的最高教育學府。能進到這個學校裡來讀書的,都不是普通人物,因為它入學要求的基本的底線就是:朝廷三品以上官員以及國公的子孫,從二品以上官員的曾孫輩。

國子學按照年齡劃分為五個班級: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

除此之外,每個年級都要學的,還有一些副科,諸如隸書、國語、說文、字林、三倉、爾雅等等。當然,教授吉、兇二禮更是題中應有。

雖然明知道玄宗皇帝把自己調到長安來,絕對不是讓自己來好好讀書的,只不過是他還需要一點時間來思考才能決定是否採納自己的意見,所以才先把自己丟到國子學裡罷了,但是出於對大唐第一學府的嚮往,李曦還真是準備老老實實的在這裡讀一段時間的書。

所以此次來報道,他準備的很充分,束脩之禮也是納得格外重些。

或許是此前國子學裡也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