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漢人政府做了各種努力,試圖“勸化”這些蠻子,但是少數民族還是頑強地保留了很多自己獨特的東西,奴隸制度就是其中最惹人注意的一種。自從漢人對付少數民族的政策從鎮壓改成安撫之後,漢人官員也就對於這種野蠻落後的制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不過瞧不起歸瞧不起,他們有時候也偷偷學那些少數民族上層貴族的樣子,給自己弄幾個奴隸,享受一下,當然這種事情只能偶一為之,周國的法令對於私自蓄奴、買賣人口有極其嚴厲的懲罰,針對少數民族則有相應的變通手段。
草原各族一般分為六個等級。最低層的是孛忽勒或者叫兀那罕阿勒巴圖。這些人是最低賤的奴隸,幹各種最累、最髒的活計,他們是自己的主人的私人財產,可以被人任意買賣,女性的孛忽勒更常常成為她們的貴族老爺的洩慾工具。一般草原上的戰爭中,會隨軍攜帶一批孛忽勒,平時被看管,大軍起行或者紮營就是這些孛忽勒最忙碌的時候,安營紮寨、切草餵馬等各種活計一連串地派下來,稍微幹得慢一點兒,皮鞭馬棒就會雨點般地落下來,他們不管是累還是苦都只能嚥到肚子裡。孛忽勒的子孫也是孛忽勒,除非有人願意替他們贖身,或者他們的主人大發慈悲放他們一馬,而這種機會不是沒有,卻通常只有等到奴隸老得幹不動活了才被趕出家門,將一把老骨頭仍在荒郊野外喂狼。孛忽勒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家生孛忽勒,就是孛忽勒的子女們,另一個就是戰俘,往往那些較小的部落戰敗後會被全體賣做孛忽勒,所以有些勢力較大的部族常常主動挑起戰爭,以獲得更多的孛忽勒,也有一些是人口販子販賣的奴隸,這種孛忽勒一般都有某些方面的特長,各種行業的工匠居多,加上又是透過政府禁止的非法途徑販賣而來,所以價格一般也比較昂貴,數量也不多。
比孛忽勒地位高一點兒的是阿拉特,阿拉特又分為自由阿拉特和被奴役的阿拉特。阿拉特翻譯成漢語就是人群的意思。阿拉特多數是些極為貧困的牧民,他們一般靠做僱工給別人幫忙為生,只有少得可憐的幾頭牲畜或者就是一無所有,經常靠著做點兒小買賣或者偷雞摸狗的勾當才能活下去,有一些則是放棄了自己的自由,去做貴人的奴僕,或者去做孛忽勒的監工,壓迫那些最低層的人們,這些阿拉特同樣被高等級的人所鄙視,“遊手好閒”、“小偷”、“懶漢”等各種稱呼表示了人們對他們的厭惡。阿拉特也是一群處在邊緣上的人,他們如果混好了,可能會掙下一點兒家底,擁有自己的一小群牛羊,成為較高等級的哈喇出,如果混的不好,等待他們的只有淪為孛忽勒這條路,隨著漢人進入草原地區,不少小牧民破產,阿拉特人口數量大增。
哈喇出漢語意思是平民子民,他們是草原人真正的平民。他們一般都有自己的牲畜群,依靠自己家裡的成員或者添一兩個僱工放牧就足以維持生計,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些,但是比完全沒有自由和權利的孛忽勒和赤貧的阿拉特不知道強了多少。他們也是草原上人數最多的群體。
諾古特是夥伴、自由人的意思,也有戰士、親信人的意思,嚴格說來,這個階層並沒有嚴格的界限,諾古特是部落的戰士,主要來自於哈喇出,透過征戰繳獲,他們的生活自然比普通的哈喇出家庭好得多,他們的武器裝備、馬匹都是自行籌備,繳獲除了部分上交之外全都歸自己所有,而且捕俘賣做奴隸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如果戰功卓著的話,還有可能被提拔為高階軍官,成為貴族的一員,這對戰士們來說也是巨大的誘惑。當然作為部落的戰士,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風險,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場戰爭的犧牲品,戰死也還罷了,若是被俘賣做孛忽勒,那對於高傲的諾古特來說是比死更難受的,所以在戰場上他們也格外地兇狠無情。
巴阿圖是英雄、勇士的意思,一般比較有地位的部落首領或者軍事長官才有資格稱巴阿圖,他們是部落裡的貴族,對於是否發動戰爭,戰爭的物件等問題都有發言權。除了早期朝廷冊封的首領們算是世襲的貴族,其他人的貴族地位並不是那麼固定的。他們中間有積功累升上來的軍官,也有擁有大群牲畜和草場的富人,可能隨著一場戰爭或者是一場天災過後,在大帳裡聚會議事的貴族就會換上不少新面孔。除了貴族之外,武力過人,作戰驍勇的戰士有時候也會被稱作巴阿圖,這時候巴阿圖就成了一種榮譽稱號,而有的部落則將巴阿圖作為一種武官官職一直保留著。
薛禪是賢者的意思。這也是一些自認為比較有教養的貴族們的自稱。不同於巴阿圖的大流動性,不管發生了戰爭還是天災,只要部落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