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部分

掌握竅門,縱然有夾剪,也不會使用,冒然莽撞使用有可能會弄傷自己或摔一跤,可見使用銀子是多麼的麻煩不便。

實際上大眾黎庶日常使用的銀子,大部分都是大大小小已經剪碎的散碎銀塊。

市面上流通的銀塊,大大小小,分兩不同,收付之間,重量要精確計量到幾錢幾分,僅憑估計來精確判斷銀錠的重量及成色是不成的。一塊銀子,拿在手中,掂掂分量,即使是銀錢業的老夥計,也只能估計說個大概,很難一下說準分量是幾兩幾錢幾分。因而不但大小商號店鋪以及大小衙門要備有戥子或天平,即使一般人家,也要有個戳子,以備銀錢出入,隨時稱稱銀塊的分量。這戥子有兩、錢、分的區別,由於精確度遠比秤高,沒有用過戥子或不會用戥子秤量銀子的人,實在很多。

帝國士紳黎庶使用白銀,除了買賣交易之間要反覆稱重,要用笨拙的夾剪夾開元寶、銀錠,用整找零需要來回折算等等麻煩不便之外,還有—個銀子成色的問題也十分的麻煩。銀子有紋銀、雪花銀、細絲、松紋、足紋等名目,這是成色很高的銀子;成色差的銀錠則有搖絲、水絲、千絲、畫絲、吹絲、吸絲等名目。

不同成色的銀子價值自然不會相同。市面流通使用的銀子系各地自行澆鑄,成色千差萬別,一地不同一地,譬如把一個地方澆鑄的現銀拿到另外一個地方使用,要麼把銀子在使用地改鑄成當地通行的銀子成色,要麼寧願吃點虧按當地買賣商家鑑定的銀子成色結算交割(成色即銀子純度,含銀量的多少),這銀子成色的鑑定也是很複雜麻煩的事。

再有戥子、天平的標準,帝國各地也不完全一致,上下總有些少差別。一般,帝國戶部銀庫出納的標準平碼(天平),叫作“庫平”,另外還有‘漕平’‘關平’‘錢平’等等,各地則有“京平”、“川平”等等區分。實際上,庫平銀要比一般市平銀重,庫平的一兩,比市平的一兩一錢還要稍重一點。由於白銀還存在諸如成色的標準和重量的標準各地不一這等問題,所以實際使用中換算起來十分麻煩。

而從西洋傳入帝國的番銀因為標準劃一、大小適中,使用起來相對的要方便實用得多。帝國現今市面上流通使用較廣的西洋番銀是日斯巴尼亞(斯班尼亞)所鑄銀洋(銀元、銀圓)——俗稱“雙柱”錢,以銀為之,有大中小數種,其中大者,徑寸一分,重七錢七分,合帝國庫平七錢三分,成色在九成三以上;其小者,如徑四分強,重四分的小銀洋等多種。

西洋番銀方便實用,而且成色較高,重量、成色又較穩定,因而極受黎庶大眾商賈人等歡迎,市面價遠較其它銀元為高。

————————————

帝國之內的‘各路諸侯’以西洋番銀為樣版,興起鑄造銀元的一股小浪潮,綠痕顯然是反反覆覆琢磨過這個事兒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分析歸納出了自己的一番主見。

帝國‘各路諸侯’何以群起鑄造銀元的第一端因由得到雷瑾、紫綃的認同,綠痕更有信心闡述自己的見解了,“這第二端,地方‘各路諸侯’治下的商賈人等,從事營商貿易生意買賣,都強烈需求地方行政當局採取一定的有效舉措,使市面上的流通貨幣,在數量上有一個大的擴張增長,在使用上能夠完善形制,劃一標準,方便使用。這是地方工商勢力對地方當局形成的外在壓力。”

帝國近百數十年以來,工商更加繁盛,市鎮更加發達,加之‘海禁’大為松馳以後,近幾十年市舶貿易、海上貿易蓬勃興旺,不斷膨脹擴大的工商貿易對貨幣的需求也不斷擴張,不斷增大。近一兩百年間,帝國自產白銀雖然有所增加,但主要的是巨量的西洋番銀透過貿易源源不斷地流入帝國,解決了帝國白銀數量短缺的問題,另外帝國朝廷百年前又已恢復鑄造銅錢,增加了市面流通的銅錢數量。白銀和銅錢在數量上基本可以滿足工商貿易發展的貨幣需求。

但是貨幣標準不統一是工商貿易生意買賣的重要障礙。首先白銀的品種極其複雜,譬如‘元寶’銀,依成色的不同就有百餘種,若再進一步細細區分,則不下數百種之多。所謂“因地而生,隨俗而變,尤難得有詳確之標準也。”由於市面流通的白銀重量不同,成色多樣,精於辯識錢幣的銀錢業者也無法全部通曉,白銀使用者無不受害。其二,由於貨幣標準的不統一,市面偽銀隨之盛行,真銀偽銀,難以一一辨識,貧民被騙,往往窘忿致死。行使假銀的猖獗,成為民間大害,百姓無不切齒而又無可奈何。

在這種情形下,行商坐賈經商貿易,平民百姓日常買賣,都對地方行政當局的行政管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