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部分

化,但就靠著美國那邊的電影分紅,李明豹也不是那種剛剛才達到億萬富豪標準的人。

而且最為恐怖的事情就是,李明豹這些錢,全都是活錢,並不是什麼產業一類的固定資產,李明豹在香港除了一些房子車子,還真就沒有什麼固定資產,大部分的錢,都是現金流。

這樣一個人,絕對不是他們星島日報惹得起的。真要因為報紙上面的一些衝突,讓李明豹把怒氣發洩到星島日報上面,下面的人不知道承不承受得起,反正他們老大胡閒肯定是惹不起。現金流,放到哪裡都是恐怖的東西,胡閒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抗得住幾億港幣的沖洗。

所以現在各大報紙,就沒有說報道李明豹黑幕的事情,一味唱讚歌,就成了主流。而這些報紙也並沒有太過的誇大,這部電影,本就是經典。原版的都讓大家一下子就記住了吳羽森這個導演。

而現在李明豹版本的,更是把細節都做到了完美,就連香港電影最為常見的穿幫鏡頭,也在李明豹他們的剪下下,沒有出現,怎麼看都是完美的電影,再加上劇情突出,就算想要不紅都不行,報紙報道好看,其實也正常。

就連某些另闢蹊徑的小報,說什麼這部電影太奢侈,某個鏡頭下某個打火機,都是限量版本的,抑或者是什麼場景下的一瓶酒,是頂級xo。表面上是說這部電影把奢侈品的光輝給掩蓋了,但只要不是白痴,都明白這部電影就連細節上都那麼突出。

甚至因為這個報紙上的一些點評,香港還出現了一些另類的觀影人,他們去看電影,為的不是電影的情節,而是去看那些以前壓根就沒有機會看到的奢侈品,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就連這個時候才剛剛嶄露頭角的潘笛聲,也被李明豹這樣的做法給吸引了,想要見一見李明豹,訴說一下自己關於奢侈品的看法。可惜他和李明豹現在的身份相差太遠,想要見到李明豹,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從這件事情上來看,潘笛聲對自己名牌的構想,又有了新的體會,讓他意識到電影,或許是宣傳名牌的一個很好途徑。也就是這樣,潘笛聲開始有意識的接觸電影圈的人,為以後的想法鋪路。

由於最開始幾天的電影票都是預售的,所以這部電影,並沒有什麼當日票房,還有三日票房,一週票房一類的統計。但是按照上座率的百分比來看,這部電影的票房,也算是打破了香港電影的多項紀錄。

更加重要的是,那些本來看過一次電影的人,又想再看一遍,回坐率至少有百分之七十。這讓原本以為預售票結束了的邵大亨他們,都感到了驚訝。於是又立馬把曾智偉給請了回來,繼續當現場售票的直播主持。

當然這一次的售票,並不像最開始售票的那樣,把所有的票都給賣出去,而是隻賣出去百分之五十。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為李明豹他們明白,並不是誰都喜歡用電話訂票,雖然這樣做也的確很方便,但有些人就喜歡去現場排隊買票,對於這類人來說,電話訂票就是個雞肋。

要還把所有的票都賣給電話訂票,無疑是會打擊到那些排隊訂票人的熱情,所以一半的票給電話訂票,一半的票給現場訂票,就成了很好的解決方式。

以這部電影的火熱情況來看,打破李明豹之前的票房記錄,已經是沒有任何困難的地方了。但是最終票房到底能達到多少,就連李明豹自己,也是說不清楚。

原本這部電影的票房,是在三千多萬的樣子。但是現在這部電影,在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有兩千萬的票房收入。要這部電影的票房還僅僅是三千多萬的票房,那無疑就是證明這部電影很失敗。

可問題是這部電影無論是在票房上,還是口碑上,都有很好的評價,再加上全線聯映這樣的殺手鐧,三千多萬的票房,實在是不夠看,四千萬票房,都不算什麼困難的事情。但四千萬票房以後,到底還有幾個一千萬,就算李明豹先知先覺,也鬧不明白。

索性李明豹知道他這部電影,是真正的成功了,以這電影的大熱,在香港肯定能上映一個月的時間,這可是主場上映。而一個月以後,才會輪到二級院線慢慢播放,相比起其他電影半個月論英雄,的得天獨厚,讓他的票房可以慢慢在天空上飛上一會兒。

得益於在香港的熱映,國外的那些片商,尤其是東南亞一代的片商,立馬就看出了這部電影的商機,於是在這部電影還沒有在香港下畫的時候,那些片商就揮舞著支票,找到了李明豹,紛紛要求在某某地方的代理權。

對於這些要代理權的人,李明豹也是好好的招待,但是李明豹卻沒有立馬給予什麼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