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1部分

這個行業繁榮起來,達到我們的效果,我們要是對名星制度沒有任何的補充,那麼名星這個行業,就很容易出現斷層。

這可不是我在危言聳聽,要是沒有特殊的升遷制度,那麼或許一個能夠走三年運的名星,依照我們的名星正常升級制度,或許還等不到他升到頂級,他的影響力就開始消退了。那麼這樣的名星我們培養出來,又能有什麼意義?

他自己得不到好處,我們這些電影公司,同樣也得不到太大的好處。那樣我們這個行業對於名星的吸引力,又能有多少呢?更新換代那麼快的情況下,我們就必須要適應這樣的快速度,要更快的接納新的名星,也要更快的讓沒有影響力的名星下去,這樣,才是對我們整個行業負責的態度。”

第六百零九章 天與地的差距

名星這個行業,說白了就是吃青春飯,雖然也有很多的名星,在這個行當裡面混了幾十年,並且成為了很有影響力的人,他們的成本也是最高的。但是這個行業,在大體框架上面,尤其是人員方面,宏觀上,依舊是吃青春飯,而不是吃實力飯,這點從實力名星和偶像名星之間的比例上來看,就能夠看出這一點。

能夠真正走到頂尖的名星,在名星這個圈子裡面,其實都只能算鳳毛麟角。別看能夠讓觀眾說得出口的名星,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名星,好像都很多一樣。但只要看一下基數,大家就明白這個行業的競爭力,實在是太強了,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這個行業的比例,比起考公務員的比例都還要高,一千個演員當中,未必能夠出現一個紅的。

絕對不是開玩笑,這還僅僅是算專業的,而不算那些業餘的。要是算上業餘的,那簡直要哭死人!無!錯!。五千比一都未必能夠算得出來。甚至很多名星,剛剛稍微紅一點,立馬就走下坡路,這絕對不是個例,而是常態。就像我們常常看到一個月前好像很紅的名星,到了一個月之後,立馬就沒有什麼關注度了。

現在的圈子,還沒有到那種程度,但是更新換代什麼的,也是比較頻繁。要是到了後世,尤其是九零後的那些演員,出名了,能夠紅火五年的,基本上很難,兩年,三年,甚至一年半年什麼的,都不算稀奇。想想當初旁龍出道,簡直紅遍大江南北,但他紅了多少時間?一年還是兩年?這還是紅遍全國的人,那些僅僅是在某個地方紅的人,待遇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後世經常有些綜藝節目,請名星出來,他們第一個要做的,不是讓這些名星和觀眾們打招呼,答謝粉絲,而是先要把他們最紅的時候代表作給搬出來,然後再介紹一下。不是那些綜藝節目要表示這個人到底有多大牌,而是他們要是不這麼做,別人壓根就不知道這個到底是誰。需要先喚醒大家的回憶,接下來才好走套路,這還是之前能夠有成名作名星的待遇。

要是沒有什麼代表作成名作一類的名星,需要讓觀眾知道他,還得先把出名的名星搬出來,然後七拐八拐之後,才介紹這個名星,當初演了什麼出名電影當中的某個路人甲。用大白話來說,就是這些名星壓根就沒有什麼辨識度,過個幾年都成路人甲了,還什麼名星不名星的?

當然,現在的香港,還沒有到那樣的程度,諮詢不發達的年月,名星的保質期,還是比較長的,雖然很少能長過十年,但五六年還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大家在名星上面的收入,多少有些保證,要換了二三十年後,李明豹壓根就不會廢什麼功夫弄出這麼一個名星制度,因為他知道就算弄出一個完美的制度來,也沒有可行性。因為那個時候名星的價值,已經想當低廉了,平民都能造星的時代,還要他們這些電影公司來幹毛。

李明豹說出的實情,讓其他的電影公司老闆們,都在考慮。名星的保鮮期比較短,這是世界性的問題,就算是在好萊塢那邊,都沒有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更別說他們這些人了。所以能夠更快的回本,也是所有電影公司老闆們的心願。要是沒有特殊的升遷制度,按部就班的發展,說不定一個名星的投入,就要比花費更多,那豈不是會虧本?

李明豹這樣做,就是在儘量的避免電影公司老闆們的利益損失。看出一個名星發展不錯,並且商業上很有潛力,那麼這個公司就完全可以花費一定的代價,把這樣的名星快速提拔起來,然後靠著這個名星賺錢,提前享受利益,而不是等那個名星慢悠悠的升級,然後白白的浪費他潛在的商業價值。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在一個大框架之下的造星運動,主動權還是放在那些電影公司的手裡面,而不是一下子就把這樣的權力,全都上繳到李明豹這裡,雖然成本上比以前會高一些,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