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1部分

季葜鞫�ā�

這三種資本,也就是現如今國際上的主流資本。至於那些更小些的資本,他們也都是從屬這三類資本的。而默多克的新聞集團,總體來說,他們現在已經是沒有國界的資本了,雖然最開始發展的時候,他們算得上是澳大利亞的有國界資本,他們的主要勢力和產業,都是在澳大利亞境內。

但是當默多克開始大力發展新聞集團以後,在國外的投入越來越大,澳大利亞那邊的投入卻開始維持原樣以後,這樣的資本,就已經是無國界資本了。而無國界資本,對於美國本土的財團來說,是持歡迎的態度。因為這樣的資本吸納得越多,美國的資本勢力就越是強大,收稅什麼的,也很方便,所以他們很歡迎這樣的資本,默多克進入美國市場,和李明豹還有日本那些財團進入市場,美國這邊的反應,完全是兩樣。

美國這邊的人,之所以不歡迎日本人跑到美國來,並不是說他們就真的對膚色還有日本人大手大腳在美國買東西很反感,也不是說他們就真的那麼在乎日本人的產品佔領了美國的市場,導致很多美國本土的企業倒閉,他們要真在乎企業倒閉的問題,他們內部企業的競爭,比起外部的競爭,更加的激烈,那他們為什麼就不考慮做一下限制?

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日本的企業,並不是國際性的財團,他們是有國界的,他們在美國賺取的利潤,雖然同樣也要給美國交稅,但是他們賺到的錢的大頭,並不是放到美國本土市場,而是會流入日本本國,這基本上就相當於日本企業在不斷的給美國市場放血,而不是增強美國的本土實力,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本土的財團包括政府,自然是要幹掉日本企業了,你都對我動刀子了,我憑什麼不能對你動槍子?養的豬比主人吃得都還好,不放你的血,放誰的血?

基於這樣的原則,後世的中國,走的也是和日本一條路,在最初的時候,美國人還不怎麼在乎,畢竟中國那個時候僅僅是最初級的產品,靠賣勞動力賺錢,而賺到的這些錢,還不如美國賣一套級別稍微高一點的工業品賺的錢多,所以最開始的時候,美國對於這樣的貿易,是持支援的態度,畢竟他們早就過了賣勞動力賺錢的年月,進入到了更高階的工業產品階段。

但是當中國也開始賣美國同類產品的時候,美國的高階工業產品賺不到錢了,而低階產品也被中國霸佔了,美國要是不對中國說不,那美國也不叫霸權國家了。可中國畢竟不像日本那樣,可以隨便割肉,再怎麼說也是五大流氓之一,所以對中國動手,也不能用對待日本的辦法,但美國又不僅僅只有這麼一種經濟手段,所以從其他方面上,也能對中國實行割肉政策,只不過稍微文雅一點,實質上都差不多。

當然,李明豹現在需要考慮的,並不是這些高大上的經濟問題。他面臨的問題,其實就是資本本性的問題。新聞集團是無國界的資本,美國歡迎他們加入,進而增加美國本土的實力,但是李明豹的資本雖然比起新聞集團要小,按理說關注度也不會那麼大,但現實的情況卻是,李明豹在美國遇到的阻力,和新聞集團遇到的阻力,完全就是兩回事兒,要說李明豹遇到的是困難模式,那麼新聞集團其實就相當於是簡單模式的遊戲。

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差別那麼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李明豹的資本雖然小,但李明豹的資本性質,並不是國際性的資本,而是本土資本,他的資本根基,其實是在香港,而不是在美國。所以李明豹在美國賺到的錢,本質上來說,和日本的那些企業,沒有什麼兩樣,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李明豹和新聞集團的待遇,就完全是兩回事兒,這無關於資本的規模,僅僅是因為資本的形態問題。

李明豹擺明了不是準備在美國持續發展,而是準備把美國這邊的企業當奶牛,美國本土的資本,自然就會施加更多的壓力,要麼讓李明豹放棄他的資本模式,要麼就是把李明豹直接幹掉,然後侵吞李明豹在美國的資產。

在這樣原則性的問題上,李明豹壓根就不可能鬆口,雖然美國這邊的產業看起來比起香港那邊更加有前途,以李明豹的能力,未嘗不能在美國這邊大有作為。但是資本和實力這種東西,並不是單純的體現在資金上面,資金到了李明豹現在這樣的級別,其實就是一堆資料,就算他能夠在美國這邊掙到一百億美元,他在美國這邊的實力,也不可能有那些老牌的財團那樣牛逼,簡單來說,在美國這邊,李明豹賺到十億美元,和賺到一百億美元,在綜合實力上面,並不會有本質性的區別,畢竟美國資本總量很大,一百億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個天文數字,但是對於財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