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而是舍,是舍離對一切貪著之念。”
“佛陀出世,本就是為了教導人們合理過好人間生活,完善道德,教人做人,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明白人,從而漸次超越人生趨向佛道走向解脫。想來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是不曾見過面,可他們見解思想、行持教學卻不謀而合。你們倆說,這是不是可以稱得上一句‘英雄所見,大略相同’呢?”
蘇忛垂著頭抿著嘴唇,不知道想些什麼,蘇愉也有些遲疑。
“所以依我看來,只有真正懂得修因得果道理,知道什麼叫做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那麼,貪生怕死念頭自然就會消除,這就是所謂死生有命。只有不追求富貴,念念為眾生,知道什麼叫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業障消,智慧長,天災**自然也會消除,這就是所謂富貴天。”
“只是啊,道理人人明白,可但凡做起來,就沒有這麼容易了。”可貞嘆了一口氣道。
“表姐說是,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如孔夫子這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反正我是做不到。”蘇愉支了手肘,向可貞連連點頭道。
可貞捂著嘴笑個不住,“我也做不到啊!”可貞說著又聳了聳肩,“不過佛陀就能啊,說實話,佛並不能保佑你不愁吃不愁喝無憂無慮,也不能保佑你長命百歲金銀滿倉官運亨通,佛自己都圓寂了,他對錢財名譽從來不感興趣。”
“表姐!”蘇愉捂著嘴笑個不住。
倒是蘇忛咬了咬唇瓣,“表姐,真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嗎?”
“當然可以啊,人這一輩子,福壽都是有定數,造惡自然就要折福,修善自然就要得福,求福求禍,全自己。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詩經》上也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一念未生時候,就象湛然虛空一般,善惡還沒有形成。只由一念發動,趨向於好事即是善,趨向於壞事便是惡。開始不過起一念、行一事,但日積月累,串習一久,就有了善人、惡人區分。我剛剛就說了,儒家教人‘吾日三省吾身’,教人時刻慎始慎獨慎微,把持住了自己內心,就做到了斷惡修善。善惡自己做得了主了,以後命運便把握自己手中,自然就能夠災消福來了。”
可貞做了半晌神棍,說得口乾舌燥,連喝了兩盞茶,正待起身招呼兩人往前頭去,不妨蘇愉想了想,又開口問道可貞,“那表姐覺著什麼才是怪力亂神事兒?”
d*^_^*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失望
可貞嘴角抽了抽,腦後一溜黑線排排站,自己可不就是怪力亂神代表麼!
偏頭想了想,“其實我看來,盲目去相信事,不理解去相信事,人云亦云去相信事,痴迷去相信事,就都是怪力亂神事兒。”
蘇愉一愣,蘇忛也有些愣怔。
可貞也不打算和她們再多說些什麼了,笑著準備牽了二人出去,大太太走了進來。
“和我走吧,老姑太太等著你們去瞧三絕碑呢!”
三人忙恭聲應了。
回到蘇家時,已經是日落時分了。
看到一行人回來了,太夫人很是歡喜,“怎麼樣,靈谷寺好玩嗎?”
即便不好玩白氏也不會明說,何況還是不錯,“表姐您推薦,哪有不好玩道理。”
太夫人笑眯了眼,又和白氏說著明兒是不是往天妃宮去。又告訴白氏可貞,東南沿海一代多是天妃宮,不過內地是極少見,讓白氏可貞一定要去看看,白氏可貞笑應了。
白氏可貞並蘇氏金陵住了將近半個月,把金陵城裡寺廟名勝玩了個大半這才太夫人眾人不捨中要回湖州府去。
太夫人再不捨,可也沒有不讓三人回去過中秋道理。
只是,可貞要走,蘇愉蘇悟也嚷著要去表姐家。
這些日子以來,可貞每天都和蘇愉蘇忛並蘇悟湊一起,蘇悟本來就和可貞關係極好,蘇愉蘇忛也很喜歡可貞。小孩子家家,都是心熱。玩了半個月夥伴突然要走了,哪裡捨得。
“不可以。”大太太三太太二人是又好氣又好笑。
“都這麼大人,怎麼還成天想著出去玩!”大太太攬著扭著身子嘟囔個不住蘇愉,語氣和婉。只是語氣裡不容拒絕也是很明顯。
蘇愉自小跟著大太太長大,不怕難得見面父親,就怕嚴厲母親,所以根本不敢違背母親意思,只是懨懨道:“那姑祖母什麼時候過生辰啊!”
大太太詫異。
“那我們就可以去湖州給姑祖母過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