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少體校,那還是他們在中學時代的事情了。
當時,沈沉透過冷蓄的同學、已在少體校工作的成輝、李澤明介紹,進了少體校。同時引來了曾曉傑於石音豐,開始了比較正規的八卦掌練習。
沒過多少日子,石音豐又帶來了同他有所謂的戀愛關係的霍冰清。其實他倆對愛情的真正含義不甚瞭解,只因為那時的學生把這一舉動看作時髦。因此,以前經常在課餘時間一起練習排球的他們倆,也學起了這一時髦。
學武並不是件輕鬆的事,尤其是要使學校里正課的學習成績不拉下,更需要有一定的毅力。說也奇怪,他們雖然早晚學拳,可在校的成績,仍然名列全班的前茅。
對生性活潑的石音豐與霍冰清,從排球場轉入少體校,並不讓人費解。可一向對體育活動不太感興趣的沈沉與曾曉傑,居然會從他們各自愛好的電子技術與文學書籍以及他倆共同學習探討的中醫理論中解脫出來,就不是簡單地為中華武術的神秘感所吸引。
沈沉是因為前不久,這場聲勢浩大的大運動的初期,父母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而遣送他鄉。他雖然作了多種努力,不僅沒能打探到父母的下落,反而時常遭到人格的侮辱。因此,他懷著一種強烈的、但又茫然的復仇慾望。
至於曾曉傑,只是體質較差,想以此增強體魄而已。
儘管他們目的各不相同,然而他們都很努力。他們除了參加課餘的少體校活動外,每天清晨,還一起在沈沉家附近的一條比較寬敞的弄堂裡練習八卦掌中的基本步法&;shy;——八卦步,以便加快學習程序。不過,在這每日的晨課時,還多了一個跟著他們學的錢抑傲。
八卦步,亦即蹚步走圈。圈的大小,以練習者的功夫深淺而異,一般以練習者走滿八步為周長的中圈來鍛鍊。這步法可分為起式、走圈、回身法、收式四個環節。
起式:正立於圓周上,左側對圓心。隨後兩膝略蹲,上體微微右轉,兩手心向上,左在上右在下,在腹前重疊。接著左掌經右向前劃弧至左前方,掌高與頭頂齊。右掌緊貼左臂,隨其劃弧,向左肘尖移動,上體隨之左轉,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平起,靠於右踝內側。然後左臂繼續向左劃弧,掌內旋,慢慢沉至指尖與眉同高。右掌內旋成掌心對圓心,食指靠近左肘尖。上體繼續左轉成左臂與右腳跟和圓心在一平面上。同時向前出左步,膝略屈,腳微扣,目向圓心方向平視,成左轉掌式,也就是八卦掌中稱為“鴻雁出群”的左式。本式的要領是,頭向上頂,兩眼從左手虎口處平視前方,舌頂上鄂,微收下顎;腕下塌,肘下垂,肩下沉並微向裡合。虎口圓撐,掌心涵空,食指挺立,拇指前頂,小指及無名指微向里扣;含胸、圓背、松腰、提肛;兩腿內裹,兩膝內扣,腳心涵空,十趾抓地。整個要求可簡括成四句歌訣:空胸拔頂下松腰,扭步合膝抓地牢。沉肩垂肘伸前掌,二目須向虎口瞧。
走圈:上體仍然保持轉掌式的姿勢,左腳掌原地外擺於圓周上,然後由右步開始交替上步,繞圓走圈。它的要求是,行進時,腳掌平起,離地寸許,逐步伸直腳面向前邁進。落地時,腳掌仍要平落。這步法術語稱之為“蹚泥步”。外腳落地要向里扣,裡腳腳尖外擺落於圓周上。腳掌擺扣的幅度大小,由圈的大小決定。圈越小,擺扣的幅度越大。向前上步時,後步的膝蓋和腳掌必須分別貼近前步的膝部和內踝。兩膝應保持一定的彎曲程度,重心不能高低起伏。身體要正直,不能左右歪斜。速度要均勻,不要間斷。思想要集中,排除雜念。呼吸要深長,氣沉丹田。姿勢要輕鬆,如水飄木。
回身法,即向左走圈:當左步在前時,向前扣上右步,兩腳呈倒八字形。上體左轉,緊接著原地外擺左步,左掌內旋,左臂圓撐平舉。右掌外旋,手心向上,前伸於左肘下。眼看前方,重心逐步左移。然後,平起右腳靠於左踝內側。以後的具體作法與起式中起左腳之後相同,唯姿式相反,成為右轉掌式,即“鴻雁出群”的右式。
收式:當走至裡腳在前時,後步跟並前步,兩腿保持原彎曲度,兩掌收於胸前。繼而兩手下落於兩腿側,雙腿漸漸蹬直,上體隨之挺立轉正,還立正姿式。
八卦步的練習要領可以簡括成四句歌訣:平起平落擺扣清,擦膝摩脛蹚泥行,欲須轉身步先扣,收式尤擔擔千斤。
由於它是八卦掌的入門功夫,因此練好它是至關重要的。沈沉他們幾個,風雨無阻,勤學苦練,加上以前練習的由沈沉與曾曉傑他倆從中醫古籍中整理出來的幾套練習內功的方法的輔助,進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