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
臨出二門的時候,如瑾聽見她和長平王說:“需要帶上紀、羅兩位姨娘麼?畢竟是聖旨一同賜下來的,上不了席,跟在我身邊做個服侍也好,讓人前露露臉。”說完了又自己補充,“不過,不帶亦沒什麼,看王爺的意思,妾身只是提議。”
長平王說:“不必。”
張六娘就應是,很平靜。
一行人登車前往宮裡,如瑾起初要登另一輛車,長平王指著主車說:“這個再多坐幾人也不嫌擠,一起吧。”於是便是三人同坐一輛進了宮門。
到了宴會舉行的殿外,長平王先下車,後頭張六娘跟著,到了如瑾下車時,長平王上前搭手扶了她。這非常明顯的只扶側妃不扶正妃的舉動,讓前來迎接服侍的宮人們感到詫異,互相交換一下眼神,伺候如瑾時就殷勤了許多。
這次的宴會,與以往也沒有什麼而不同,只是為了應新年的景,殿內殿外佈置了一些鮮亮喜慶的東西,看上去熱鬧些。嬪妃和皇子們到達的順序也和往常差不多,早來的互相請安問好,等著最後入席的帝后。
如瑾又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別人倒是沒什麼,寧貴嬪投過來的目光不是很友善,不過,也沒明目張膽地過來找麻煩,只是遠遠扔兩個眼刀罷了。如瑾自問此生與她無甚瓜葛,又無實質利害衝突,若說得罪她,大概就是新婚後去皇后宮裡請安那一遭,一時沒控制住情緒,冷冷盯了她一眼。
一個眼神的差錯被寧貴嬪記恨至今,這樣的人,也難怪會看著人死而幸災樂禍,推波助瀾。前世肯定是無意中得罪過這個人吧,只是因何而得罪,如瑾回想不起來。前塵往事她也不想多做回憶,因著寧貴嬪那張臉很容易讓她記起不好的畫面,她便與之離得遠遠的,只隨侍在長平王身後,不往寧貴嬪那邊看。
其實這殿裡頭沒有幾個她想看的人,所以,便一直低眉順眼做恭順狀了,該行禮的時候上去行禮,大多時候都是沉默。
不過,宮廷本就是是非多的地方,一味沉默也換不來平靜。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