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怎樣,只當不知道。這麼多年來侯爺都沒有認你的意思,以後大概也不會了,老太太神志不清,給你正名的承諾興許不能兌現。這點你要明白。”
如意咬唇不語,袖子裡的手漸漸握成拳,只是病中虛弱,握不上力。
“不過,如果你想認祖歸宗,我可以幫你。前提是你不要幫著永安王和我們府上作對,像這回的暗度陳倉的把戲別再耍了。回去好好養病吧。”
如意被人攙扶著,一腳高一腳低離開了王府。
秦氏從胡嬤嬤房裡出來時發現如意走了,詫異:“怎地不讓我見見她?這丫頭是個懂事的,可惜被老太太陪嫁給如璇,現在弄成這樣,真可憐。”
如瑾決定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和母親隱瞞。陳年舊事,提起來只能白生氣一回。
當夜,永安王府起火。
火勢很大,幾乎燒紅了半邊天。恰好這夜裡有大風,風助火勢,將半個王府的屋子都給燒了。禁衛營緊急調了兩百人過去救火,但人多水少也沒頂用,而且火勢一旦大起來,除了看著整個屋子燒完之後火勢自己滅掉,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鬼哭狼嚎鬧了一夜,天明時好容易控制住了火勢,外書房的小廝連滾帶爬衝進內院,規矩都不顧了,高聲叫著“王爺遇難”。
宋王妃當即暈了過去。
禁衛頂著火褪之後的濃煙,在廢墟瓦礫之中翻找半天,終於見著一具焦黑的屍體,面目模糊,皮肉盡毀,零星的衣衫殘片證明那人應該是永安王。
內閣幾位重臣立即召了禁軍統領問責,禁軍哪裡肯認是自己的錯,將過錯都推到王府僕役身上,說人家翫忽職守。五城兵馬司和陳剛率領的巡防營也被牽連,被指責救助不及,於是著火後的整整一天裡,朝廷上各方都在互相指責推諉,扯皮不止。
陳剛藉口巡防重任,跟老臣們周旋了一會就強硬離開,回頭去了長平王府。
如瑾在外書房見了他。
陳剛低聲回稟:“昨夜北城門守衛換班的時候,幾個人趁黑摸出了牆頭,屬下已經派人追過去了,是永安王的人無疑。”
如瑾道:“辛苦將軍。”
陳剛抱拳:“不辛苦。多謝藍妃提點,給屬下這個立功的機會。”
如瑾笑了笑,與其詳細商量了接下來的步驟。
於是,七天後,當朝中幾個老傢伙在為怎麼給永安王辦喪事扯皮的時候,在京外千里之外的淮北,駐軍捉住了未死的永安王。
423烽煙再起
訊息傳到京都,朝中人人變色。
永安王不是死了麼?王府火場裡找出的屍身,家眷都去確認過了,大家也在商量喪事以及死後名號的問題,怎麼突然又冒出一個活的來?可若說是假的,禁軍和宗親府已經趕出去接人了,從當地駐軍手中接過被捉的人,傳信回京說那的確是永安王,並且表示不日就要“送”回皇都。
朝中立即有人跳出來罵永安王居心叵測,火中詐死,妄圖以金蟬脫殼之計遁出京城,圖謀不軌。當先提出這個觀點的,是都察院左僉都御使,第一份摺子遞上去,不過半日便有下面各處的御史和給事中附和,一時間言流蜂起,永安王還沒回京,一群言官已經把他的罪都定好了。
反對的聲音自然也有,但不論是誰上書為永安王辯駁,不過兩個時辰,必定會有彈劾這個人的摺子出現在通政司,大到徇私枉法,小到家中門房收紅包,七八品的下層言官像吃了大補丸似的揭發高官,總之是誰支援永安王誰就會倒黴。
這樣不過兩天之後,許多人都明白過來,嗅出這件事的特殊味道,該明哲保身的便都離得遠遠的,絕對不肯跟著蹚渾水了。
唐允在錦繡閣像如瑾稟報事情首尾,如瑾問:“王爺怎麼說?”
“王爺說兩地通訊不便,若事情發生變化就讓屬下和您商量斟酌,不要一味等他回信。”
如瑾點點頭,想了一會,說:“外頭的言流鼓譟到一定程度就緩一緩,不要太一邊倒,夠給永安王定罪就好了。言官雖然好用,但我私下以為還是不能用太多,若弄得和陳朝一樣豈不是禍害。我們現在用他們對付別人,別人反過來也會用他們對付我們,久而久之,言官會覺得自己可以左右朝政,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
前朝的陳,言官權力達到頂峰,一度將皇帝逼得無可奈何,更有結黨營私者利用言流謀取私利、攻擊政敵,鬧得滿朝烏煙瘴氣,所以大燕太祖立國之初就大力打擊言官,改制都察院,分科給事中,都是為了削弱他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