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過要付些錢。

蕃薯粉有很多用處,除了用來勾芡、拌東西炸外,還可以用來做糊(貼春聯用的粘糊)。如果加上肉碎、炸好的幹蔥之類,做成番薯粉腸炒蒜苗吃,味道更棒,這一道菜在溫陵鄉下十分紅火。

番薯地上的番薯葉長得十分旺盛。

宋文用手捻了一下,感覺十分嫩,就想弄一些出去炒。

番薯葉炒起來有點番薯的味道,但味道不錯。相比番薯葉,番薯藤要更好吃一點,不過蕃薯藤要剝去外面的皮,很是麻煩。而且剝完皮後,還要燙,燙的時候還要加點醋去除它的鹼性,這樣吃起來味道才好。

蕃薯藤燙好後,要馬上用冷水沖涼。這樣蕃薯藤才會又脆又嫩,吃起來才棒,而且看起來也晶瑩剔透,十分賞心悅目。蕃薯藤最好是炒三層肉,再切點紅辣椒放進去,顏色會比較好看,辣椒最好用開水燙一下去皮,吃起來才不會感覺有點卡卡的。

總結一下就是,去皮番薯藤三兩(剝皮累死人,吃起來噴香美味),去皮紅辣椒若干(切成四厘米長、三毫米寬的長條),肥瘦相間的三層肉二兩一份(切成四厘米長、三毫米厚的薄片),蒜頭一粒(切碎),花生油少許,鹽味精少許。

熱鍋下油,炒熟三層肉,爆香蒜頭,再下紅辣椒條、蕃薯藤,加點水,調味,勾芡,最後放點尾油。吃起來清甜爽口,帶著點別樣的番薯味,很下飯。只是剝起番薯絲來會讓你有股把那些蕃薯藤都拿去餵豬的衝動。

(在這裡,本人建議,吃蕃薯藤的時候,最好讓家裡的閒人剝絲,要不然就是小孩,要不就叫別人,反正以不自己動手為主,因為太累。)

第一百四十三章 仙兒茶

走過番薯地,宋文來到圈養野雞、野鴨和天鵝的地方。

經過一陣子孵化,那些野雞野鴨天鵝屁股底下的蛋終於孵了出來,小天鵝有十多隻,野雞野鴨要多一點,在二十隻左右。

小傢伙們毛絨絨的,可愛極了。一隻只跟在母親屁股後面,屁顛屁顛的“啾啾嘎嘎”叫著。母親走到哪裡,它們就跟到哪裡,活像個小跟屁蟲。看到有人過來,也不怕,都好奇湊過來,伸出小腦袋看著。

宋文給它們餵了點東西。喂的東西也簡單,就是一些切碎的菜葉和銼絲的番薯。番薯絲甜甜的,這些傢伙特別喜歡吃,一隻只吃得肥肥的。

餵過野雞野鴨天鵝,宋文來到人參邊上。這棵胖人參上次開花結果以後,上面的莖幹就枯萎了,又變成禿頭模樣,不過現在上面又開始冒出綠芽,估計是又要長出莖幹了。

宋文也不管它,四處看著。走了一圈,在水池邊上站定,感覺如意扇中的水池空著怪可惜的,就想養點什麼?

山蟹已經有了,不用再養,而且山蟹只是在池邊活動,和水池沒多大關係。

那養鯽魚,不喜歡;泥鰍,已經養了;草魚,水池好像太小了,養不了多少;鰱魚,刺太多,吃的時候受罪;鯧魚,不好養;蝦,容易得病;土殺(鯰魚),偶爾吃一下還可以,長久吃,味道怪怪的。

想來想去,宋文怎麼想也想不出要養什麼魚來。忽然想到應該養些鰻魚,最好是鱸鰻。

鱸鰻在閩南本地叫土龍、紅土龍,學名花鰻鱺,有點像大鱔魚,所以又有人叫“鱔王”。

土龍最大的在兩、三米以上,有四、五十公斤。

土龍不僅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且還可以做藥用。其肉,味甘、平,有滋補強壯、祛風殺蟲的功效。骨、血、鰾等也可入藥。民間有用土龍頭同川芎一起燉制食用治療頭暈頭痛的。土龍用藥材燉吃還十分的補,味道好得不得了,就是價格貴了一點。

不過宋家堡附近並沒人養這東西,這東西一般都養在沿海一帶,看來是要跑一趟銅陵了,那邊臨海,養這東西的比較多。

出了如意扇,宋文來到攤晾嫩竹芽的地方看了一下,發現嫩竹芽已經晾乾,就把那些剪下來的嫩竹芽尖兒拿到前院。因為要炒茶,所以他特地在前院砌了個炒茶的灶臺,就和鄉下燒柴的灶一樣,不過燒的是木炭。

《略庵隨筆》中提到,炒竹葉茶用的必須是用龍眼木燒成的木炭。因為龍眼木屬於陽木,而竹葉性微寒,用龍眼木的陽氣衝去竹葉中帶來的寒氣,讓竹葉茶喝起來更有益身心。

宋文其實也不知道是不是這麼回事,古人做事總是這麼神神叨叨的。反正也不是什麼大事,書上怎麼說他就怎麼做就是。

如今大多數人炒茶都是用電炒鍋手炒或者乾脆直接用機器炒的,

用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