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公司代表簽訂了合作協議,內容很簡單,主要是確定未來票房該如何分成。
實際上,在好萊塢,電影製作方與院線發行方的票房分成存在三種模式。
第一種,傳統固定分賬模式。
對於“一次姓”確定電影票房四六分賬比例的傳統模式,好萊塢業內呈現兩種態度,一種認為,只有部分小微投資電影以及沒有太多行業影響力的小片方才會放棄調整電影分賬比例的機會,這些片方對於電影得到進入院線的機會已經很滿足了,根本不會去主動要求浮動或改變分賬比例;另一種則認為該方式比較穩妥,仍然會被大多數片方所接受。
第二種,票房梯次分賬模式。
這種模式實際上適用於一些高投資、質量過硬,並且觀眾期待、片方信心度均較高的電影。
以今年《拯救大兵瑞恩》為代表的“票房梯次分賬模式”,就是按照預計電影票房的成績分等級劃分分賬比例的,通常片方分成比例會根據票房的增加而有所提高,例如,電影票房在2億元之內時,發行方分成維持43%,超過2億元部分按照45%分成,超過5億元以上部分按47%分成。
“票房成績是目前美國衡量電影賺錢與否的惟一標準,只有真正擁有高票房實力的電影片方才有最強的票房支配權,‘票房梯次分賬模式’是目前好萊塢最為市場化的浮動電影票房分賬模式。”某電影巨頭語。
第三種,上映遞減分賬模式。
上映時間梯級分賬模式既能為片方延長上映時間,又給放映方讓出了一部分票房分成,因此一直被業界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片方和放映方雙贏的分成方法。
目前美國好萊塢多數大片流行以這種方式調整分賬比例,首周發行公司和院線的票房分賬是7:3,次周是6:4,依此類推,影片放映時間越長,院線所獲比例越高。
不過在易飛揚和派拉蒙院線代表簽訂分賬協議的時候,卻沒有選擇以上三種模式,而是採取了一種更加新穎的或者說“稀奇古怪”的分賬模式,那就是第一週25%分成,第二週35%分成,第三週45%分成,第四周55%分成
看到這個分成建議,派拉蒙的代表笑了,這不是自己找死嗎,要知道,一部新戲上映之後,票房多集中在前兩週,隨著上映時間越長,票房會逐漸下降,你就算分成再多,票房不濟事也沒用。何況,傳統分賬模式最低也是四六分成,也就是40%,這個中國易竟然主動提出前兩週分成是25%和35%哈哈,這不是自己嫌錢多嗎?!
於是乎,不等易飛揚這個中國傻瓜明白過來,派拉蒙代表急忙和他簽訂分成協議。
簽完以後,派拉蒙代表親切地和易飛揚握手,暗自道:“你這個傻瓜!!”
易飛揚也親切地和他握手,暗道:“你個傻叉!”
第七十二章。萬聖檔:群魔亂舞
易飛揚和派拉蒙代表談妥了分成合約以後,接下來電影上映前的送審,還有分級,就全部交給派拉蒙這邊的人去幹了。
畢竟院線是他們的,能夠被安排個什麼分級,對於他們來說,就能賺多少人氣和票房。在這一方面,皇帝不急太監急,派拉蒙應該比夢幻影業更加上心。
話說在美國,有著很嚴格的電影分級制度,當一部戲準備上映的時候,就會被安排送審,送審的地方屬於美國電影協會的“電檢處”。
實際上,在20世紀初,美國的審查制度也是沒有標準的,走的純粹是“野路子”。當時的美國官方認為,電影純粹屬於商業,不受《憲法》“言論自由”的保護。因此,那個年代的電影都要接受地方政斧部門的審查,聯邦政斧撂挑子不管這些事。各州、市政斧各自出臺規定對電影進行審查,什麼野騾子,野馬,野王八電影統統出現,暴力氾濫,色情無極限,電影市場的混亂結果可想而知
1952年,聯邦最高法院認為,電影也應該享受“言論自由”的權利,因此,地方政斧對電影的審查失去了法律依據。但是,最高法院依然保留了對於電影中“銀~穢”內容的審查權利。這個出於道德要求的審查權力,使得後來美國電影對於色情一直比較嚴格,對於暴力等其他內容則比較寬鬆。
美國政斧對於電影的審查制度消失後,面對社會對於電影內容的批評,電影審查主要變成電影行業內部的自律行為。直到1968年,美國電影協會開始制定了一套電影分級系統,將電影審查明確地標準化。迄今為止,這個電影分級制度已經實行了近40年。
這一次易飛揚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