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侯重新回到衛國,且不說能否復位,就是能否順利回去也得打個問號。衛成公憂心忡忡,在旅途之上和寧俞談到這個不能不面對的問題。寧俞倒不是非常擔心目前衛成公的處境,能夠離開被幽禁的洛邑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解決的?
寧俞為衛成公分析了衛國目前的情況,元咺擁立公子瑕之後,衛國的確有了新的領導中心。但不是每個人都從這次政權更替中獲得了好處。而這些失望的人,便是可能為衛成公所用的人。
世界上從來沒有鐵板一塊的友誼,為了利益總可以分化出來一些為我所用的人才。寧俞認為,周歂和冶廑便是這樣的人。這二人辛辛苦苦的參與了元咺扶立公子瑕的工作,但是最終希望能封個卿士的請求都沒能實現。不管是因為能力還是人脈的原因,總之這樣的結果讓此二人非常鬱悶。怎麼,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哥們白忙乎了?你們溜傻小子呢?
一個集體潰敗的原因,往往來自於內部最不起眼的因素,最被忽略的因素。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原是這個意思。
要問寧俞如何知道這二人的心事?寧俞的好朋友孔達也是周歂和冶廑的好朋友,所以這件事情寧俞知道的非常詳細。而根據寧俞的推測,如果用高官厚祿拉攏這兩個人,讓他們作為衛成公的內應一定一呼百應。
衛成公見寧俞雖然一直侍奉在自己身邊,但是對於衛國國內形勢瞭如指掌,而且連行動計劃都想好了,不由得也是心裡一寬,於是將此事全權託付寧俞處理。
寧俞一邊派心腹散佈訊息,就說衛成公雖然蒙周天子寬恕,但是羞愧無比,沒有顏面再回衛國,已經前往楚國避難。另外派人送去衛成公親筆信一封,交給孔達,託他進行復闢計劃。
這一天黃昏,太陽還在天空懸掛,但是已經暮色如血。元咺和以前一樣巡視城牆,剛到東門忽然看見周歂和冶廑一起前來,說是聽說故君衛成公已經入城,問元咺是否見到?
元咺大吃一驚,這不速之客是如何進城的,自己為何一點訊息都沒有得到?
元咺還在混亂思考的時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