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咺大吃一驚,這不速之客是如何進城的,自己為何一點訊息都沒有得到?
元咺還在混亂思考的時候,周歂又說寧俞約諸位大臣一起前往迎接衛成公,元咺氣憤不已道,“衛國已經有了君侯,為什麼還要迎接別的君侯?這不是將衛國至於混亂之中嗎?”
就在元咺氣憤混亂的時候,周歂手起刀落,已經將元咺斬首。變亂陡生,一時間城牆上一片混亂。這周歂二人命令家丁在城內宣傳,說是衛成公得到齊國和魯國的援助,大軍馬上就要到來,各位安坐家中,可保平安無事!
可怕的不是大軍,可怕的是謠言。
衛國一干民眾見周歂連元咺這樣的功臣都敢殺,想必一定有靠山,所以都老老實實的安坐家中,自保性命。
而周歂和冶廑趁機率領家丁來到衛國宮殿,公子瑕正在和弟弟公子儀飲酒,聽說發生變亂,公子儀仗劍出宮,卻被亂兵殺死。而天明時節尋到公子瑕,已經投井自盡了。
周歂和冶廑此時名正言順把持朝堂,率領百官迎接衛成公復位。曾經的罪人衛成公,如今又回到了衛侯的寶座之上。
其實元咺疏忽了一點,那就是衛成公已經成為衛國現在君侯的敵人,所以無論衛成公放出什麼樣的訊息,他們所做的可能就是應該找到衛成公,瞭解敵人動向。特別是要防備自己的短板。因為讓木桶漏水的,往往就是木桶最短的那塊板子。可惜元咺沒有尋找短板的意識,而寧俞找到了他們的短板,並且加以利用,成功復辟。
衛成公倒言而有信,如約封周歂、冶廑為衛國卿士,並且讓他們和自己一同去太廟祭祀。
事情發生了出人意料的一幕:周歂在即將啟程前往太廟的時候忽然胡言亂語,嚴厲批判自己犯下的罪惡,最後說明自己是元咺,要捉拿周歂去見叔武和公子瑕。周歂七竅流血而死。
冶廑得到訊息當然嚇得不輕,即刻告假,說是身體嚴重不適,必須回家休息。衛成公倒很體恤下情,準他的假期。不過一個月時間,冶廑也得病身亡。
其實這件事情的背後很有可能是元咺的親信對周歂報復,殺死周歂,傳遞謠言。神神鬼鬼的,嚇死了冶廑。倆人為了官位昧了良心,反倒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衛成公經歷了這麼多變亂,真心佩服寧俞的才華和忠心,於是想封寧俞為上卿。寧俞推辭,請衛成公將上卿之位賜予孔達,自己甘居亞卿。衛成公准許了寧俞的提議。孔達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教衛成公將衛國變亂推在周歂和冶廑身上,派使者將此事稟告晉文公。
晉文公對於此事不置一詞。
當然不表態不表示晉文公真的被哄過了。怎麼就那麼巧你衛成公剛剛被赦免你們衛國就發生了動亂?你敢指著太陽發誓說這事兒跟你一毛錢關係沒有?
衛成公就是衛國這次動亂的主謀。
晉文公心裡明鏡一樣。
但是事到如今還說什麼呢?依著晉文公對衛成公幾次背叛的嫌惡之情,早就整死衛成公了。這不是明著殺害怕擔這個惡名,暗地裡殺你們還有祖宗保佑。既然除不掉這個眼中釘,不如裝看不見吧!反正你們衛國那麼大點地方,愛誰誰!
晉文公沒那麼大度,他心裡恨一個國家更甚於衛國。
那便是背叛他的鄭國。
果然休兵一年之後,在周襄王十二年的一個早朝,晉文公將發兵鄭國的想法提了出來。
鄭國居然將我們晉國的作戰方案洩露給楚國,明擺著是楚國的奸細,我們能輕易饒了他?寡人準備集合諸侯之兵,討伐鄭國,讓鄭文公知道背叛寡人的下場!
發諸侯之兵,聽著就解氣!
但是先軫以為此事不妥,晉國已經屢次發諸侯之兵了,不過那都是為了對抗楚國,為了保護中原。如今對付鄭國,就是我們晉國那也是兵強馬壯,沒必要非得發諸侯之兵吧?否則恐怕諸侯會有怨言。
晉文公說道,“溫地會盟之時,秦穆公和我已經有所約定,只要我們晉國出兵,秦國是一定要跟隨的。”
先軫說道,“鄭國是天下樞紐咽喉所在,所以齊桓公一發兵就要爭奪鄭國。如果秦國出兵,那也是為了和我們整地盤。所以主公還是用我們晉國的兵士為好。”
但是晉文公絲毫不為先軫的言語所動,他認為鄭國離晉國近,即便拿下鄭國,那也會是晉國的利益地盤,和秦國有何干系?晉文公當即命令使者出使秦國,約定九月份在鄭國境內集合。
晉文公出發之前,命令公子蘭跟隨大軍出發。原來這公子蘭正是鄭文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