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長萬腦子進水,就是御說命中有祖宗保佑。
南宮長萬知錯就改,立刻命令其子南宮牛與猛獲率兵圍困亳。
這年冬天十月,蕭叔率領被南宮長萬逐出宋國的宗室,再加上曹國之兵,解救亳地。
這下子組成了三個包圍圈:亳地在最裡面,中間是南宮牛與猛獲率領的宋國軍隊,外面是蕭叔帶來的援軍。
南宮牛與猛獲被困在當中,行程裡外夾擊之勢。
公子御說看準時機,開門迎敵,與蕭叔裡外夾擊,宋兵大敗。
南宮牛在亂軍中兵敗身死,宋軍活下來的都投降了公子御說。而猛獲,則發揚了逃跑的光榮傳統,逃往衛國。
南宮長萬派一個曾經在戰爭中棄自己而去,逃跑的將領猛獲輔佐南宮牛,也是用人一大敗筆。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件事情成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不是立起來的第一張,是倒下去的第一張。
蕭叔對公子御說提出了一個可行性建議:不如利用這些投降的宋兵,依舊打著宋國旗號,就說南宮牛已經大勝凱旋,擒住公子御說回國了,那時候我們從中便宜從事,豈不是省事的多?
公子御說聽從了蕭叔的意見,先派各種奸細謠傳南宮牛凱旋歸來,進行一下輿論宣傳。
果然這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宋國舉國上下都知道南宮牛打了大勝仗歸來。
南宮長萬自然喜不自勝,虎父無犬子,我兒子當然是好樣的!
當下南宮牛的兵馬進入宋國,但是忽然形勢變了,先前被南宮長萬驅逐的群公子怎麼在裡面?這些兵馬也開始宣傳,只問南宮長萬一人罪過,餘者不問!
南宮長萬得到訊息不勝惶恐。
雖然自己勇猛無敵,但是雙拳難敵四手,自己一個人也不可能對抗那麼多兵馬啊!
為今之計,走為上策。
自己一個人走,那是不成功的。
南宮長萬準備帶一個人走。
那就是被自己扶上臺的公子游。
有公子游在,自己就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南宮長萬急匆匆入宮,不料早有內侍傳出話來,公子游已經被殺身亡!
南宮長萬不由得長嘆一聲,當然不是感慨自己害了公子游,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也是他同意的麼;他是感慨,自己的大好前程就這麼去了。
這時候南宮長萬想起來自己家中還有八十老母,不能不顧。
果然孝順兒子,第一個想到挾持君主,第二個才想到自己的親孃。
南宮長萬又趕回家中,找到老母,將母親推上小車,左手持長戟,右手推車。
南宮長萬就這麼推著車大搖大擺的打出宋國,居然沒人敢阻攔。
他要去的是陳國,因為陳國與宋國沒有什麼外交來往。否則去一個和宋國交好的國家,公子御說登基之後,豈不是一個國書,自己腦袋便搬家了?
從宋國到陳國距離二百六十里地。
南宮長萬推車一天便到。
果然神勇。
再說群公子攻入宋國,殺掉公子游,扶助公子御說登基,是為宋桓公。宋桓公拜戴叔皮為大夫,選出宋國五族中賢者為公族大夫。而蕭叔大心仍然歸守蕭地。
公子御說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弒君逆賊。他派使臣前往衛國,要求抓住猛獲;又派使臣前往陳國,要求抓南宮長萬。
第九章 人生得一知己
公子御說經過艱苦的出奔和艱苦奮鬥,終於改變了不利形勢,爭取讓餡餅正好砸在了自己頭上,成為名符其實的宋桓公。
宋桓公悲催的流亡生活一結束,立刻派使臣前往衛國和陳國,要求這兩個國家交出宋國反動派猛獲和南宮長萬。
宋桓公氣勢洶洶釋出命令的時候,身後一個孩童嗤嗤的笑起來。宋桓公回頭一看,是公子目夷。
五歲大的公子目夷,粉妝玉琢,此刻正樂不可支的看著宋桓公。宋桓公一肚子的氣憤頓時煙消雲散,目夷不是自己的嫡子,但是庶長子的身份並沒有影響他的聰慧。宋桓公將目夷抱起,只見他身著月白色長袍,頭上髮髻烏黑,項中一顆明珠正與這孩子烏溜溜的眼珠相得益彰,越發映的面如秋水。宋桓公不由得換了一副神情,溫和的問道,“目夷,你笑什麼?可是想起什麼好笑是事情了嗎?”
目夷從宋桓公懷中掙脫下地,學著剛才諸位大夫的樣子先行禮,然後笑道,“稟告主公,長萬不來了!”
宋桓公禁不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