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發生過一般。
而這時戰傳說早已藉機越過馳道,到達馳道的另一側,並迅速攀越至一較高處,居高臨下地望著下方馳道上的人馬,心中十分感慨。
他想到卜城人馬如此行軍實是犯了兵家大忌,馳道南北兩側都是樹林,南側地勢比馳道低,北側則是高出馳道,而且有不少危巖峻峰,正是隱身伏擊的絕好地勢,若是以箭矢襲擊,卜城人馬燃起的火把正好把每一個目標都照得一清二楚,敵明我暗,又佔有地利,定能花極小代價便予卜城人馬以重創!
讓戰傳說感慨的不是坐忘城錯過了這樣的良機,他相信即使殞驚天本人未想到這一點,其他人也會出此策略,但現在的事實是卜城人馬無驚無險長驅直入。想必是殞驚天知其可為而不為,至於原因,戰傳說推測十有八九殞驚天是不欲與卜城自相殘殺,使樂土平添戰亂。
這才是讓戰傳說感慨不已的地方!
同時,戰傳說也相信卜城城主及其他統領再如何昏庸無能,也不至於犯如此明顯的錯誤,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也已摸透了殞驚天的心理,所以才肆無忌憚。
坐忘城是知其可為而不為,卜城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由此可以看出雙方心態之微妙,同時也折射出這場爭戰的不尋常之處。
對於坐忘城周邊的地形、位置,戰傳說並不算熟悉,卻也知道大致情況。此刻他所立足的這座山其實是屬於一道山脈,此山脈呈西南、東北走向,正好貫連著坐忘城與卜城,這就等於把兩城之間的大片領土劃分為兩大部分,西北側的那部分地勢平緩,幾乎沒有什麼山丘,而東南側則與之恰恰相反。站在坐忘城城頭,可以將此看得清清楚楚,玄門道宗所在的天機峰同樣是屬於這列名為“映月”的山脈,是映月山脈中第二高峰。
而眼前的馳道幾乎與映月山脈平行,順著映月山脈南側連通坐忘城與卜城。
至於八狼江,則是江道曲折迂迴,與馳道時攏時分,直至最終與卜城擦身而過,流入大海。由於八狼江在坐忘城以下三十餘里處有一狼牙瀑布,瀑布使坐忘城與卜城借水路相通變得不切實際。所以,在沒有這條馳道之前,兩城來往,絕大多數都是取道於更為平坦的映月山脈北側地域。
戰傳說知道若要返回坐忘城,如果一直在馳道南側穿行,最終仍是必須橫跨馳道才能進入坐忘城,而他相信卜城大部分人馬所取路徑不應是這條馳道,而是映月山脈北側的開闊地帶。他急於想了解此刻坐忘城的局勢究竟怎樣,故決定連夜橫跨映月山脈,以探查山脈另一側的情形。
他的目的地就是樂土人口中的百合平原,不過戰傳說對樂土的瞭解太少,並不知道得這麼確切。至於為何稱坐忘城與卜城之間這一片平坦地域為“百合平原”,是否因為這一帶盛產百合就是誰也說不清了。
橫跨映月山脈無路可尋,但這對戰傳說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未及半個時辰,他已登上了峰頂。
峰頂的夜風更為凜冽,將他的衣衫颳得獵獵作響。
他回頭向後望去,只見那條火蛇依舊在蜿蜒前行。轉而向坐忘城方向望去,視線卻被一座比自己所在山峰更高的山峰阻住了。
戰傳說不願多耽擱,在峰頂稍作逗留就向北側順著山勢朝山腳疾掠而去,山脈北側比南側顯得平緩些,放眼往前方望去,只見自山腳起視線便毫無遮擋,百合平原展現在他的眼前。
在平原上也有亮光,卻是零零星星地分佈著,而且基本上都是靜止的,與馳道的情形完全不同。對於這一點,戰傳說很快便明白過來,一定是因為這一帶有利於大軍推進,所以卜城人馬早在天黑之前就已到達目的地,安營休息了。也許,有部分人馬已直抵坐忘城下也未為可知。
第六章 護城之戰
順利下山後,戰傳說隱身於山腳下的一片灌木之後,窺視著卜城人馬。
但見夜色下,隱約可見方圓五里之內扎著大大小小營帳有上百個,營帳是依戰鬥隊形排列而成,中央三座最大的營帳顯然是中軍所在,一切號令由此傳出。而其他各營帳則環繞中軍排列成六花瓣形,彼此間相距百十步,每個營帳外二十步一哨。在各營帳之間又有流動警戒之人,攜旗鼓訊號。最後,在整個營地的最外圍又有幾隊騎士穿梭巡察,看樣子整個營地的人馬總數應在五千人以上。但此時偌大的營地中除了巡察騎士的馬蹄聲以及偶爾響起的口令聲外,竟是十分肅靜,就連在營帳外燃起篝火圍坐的人也是身攜兵刃,井然有序,與方才戰傳說在馳道上所見到的情形截然不同。
戰傳說雖然不諳兵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