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達百人。由於顧憲成是無錫人,所以他就回到了無錫老家。到無錫城時,前往城外迎接地官吏鄉紳多達數百人,大家都以自己家鄉出了一個敢與皇帝對著幹的鄉人而自豪。
顧憲成在無錫住的地方叫端居堂,他回家後,就在家中講學。
由於顧憲成的聲望,各地慕名來請教他的人絡繹不絕。不但是他自己家中,就是周邊的祠宇,客棧等都住滿了人。後於宅南處造了幾十間書舍供來人居住,一時涇溪南北,晝則書聲琅琅,夜則燭火輝輝。如此盛景,更引得諸多有功名之士爭相前來求教。
不但如此,顧憲成還經常到蘇州、常州、宜興等地去講學,影響越大。
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在無錫城東興建東林書院,作為首倡發起人之一的顧憲成捐銀最多,又策動吳地官員和縉紳捐資助修,共用銀錢一千餘兩。顧憲成親自為書院講會審訂宗旨及具體會約儀式。書院內還懸掛著他寫就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東林書院開院後,顧憲成與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於孔諸人講學其中,每歲一大會,每月一小會,盛況空前。早在東林書院沒開院之前,士人相附就不少。東林書院建立後,很多被罷斥計程車大夫,多聞風響附,講學之餘,往往諷議時政,裁量人物,朝內的官員亦遙相應和,時稱“東林黨”。
隨著附黨的人數日多,東林勢力也日漸廣大,朝廷六部九卿,多半是東林黨中人。後來沈一貫入閣組建“浙黨”,兩黨相爭互鬥幾達五十年。
歷史中,顧憲成被免官後,一直沒有復起,但他以一介平民,最終卻能影響朝廷,左右天下時局,也是一個奇蹟。他開辦的東林書院,因此形成的勢力,可以藐視當朝首輔,可以阻擋大臣復起,甚至改變皇帝任命,而因他書院而形成的東林黨,也造成了大明歷史中長達幾十年的黨爭局面。
這是萬曆帝當時沒想到的。黃來福也沒想到,這個看似與他完全不相關的一個人,他形成的勢力,會在今後幾十年內,如此的與他不死不休!
正文 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8…17 10:34:07 本章字數:3984
萬曆二十二年六月三日。
朝中的變故,暫時與黃來福無關,現在他正忙呢。
春耕後,不論是五寨堡,八角堡,老營堡等地,又開始了各項耕種畜牧的工作。而寧武的開礦採煤之事,也是進行得如火如荼,似乎整個鎮城都忙了起來。
好在這些事情有五寨堡糧食局副局長顧世寶,五寨堡畜牧局局長王啟年等人在忙,省了黃來福許多事。現在的黃來福,己經在寧武關又起了一些機構架子,仿效五寨堡,處理各項事物,各人都有各人的事,反倒是黃來福有些閒下來,整天亂轉,不知道瞎忙些什麼。
除此之外,就是關於塞外移民的事,也是在穩步地進行著。由於塞外移民,各移民點需要大批的武器裝備,這幾個月中,不說黃來福兵器不知道賣出去了多少,就是為了打造兵器,五寨堡的軍器作坊也是每天開足馬力地生產腰刀長槍等。而由於鐵器需求的增多,神池堡大鐵廠每天也是開足馬力地生產。
不過塞外面對的威脅是遊牧民族,需要很多的弓箭,黃來福卻是沒辦法。他決定將來還是向移民們賣火銃。畢竟製造弓箭不容易,培養一個弓箭手更不容易,用火銃就簡單得多了,因此五寨堡的軍器作坊又是每天在大造火銃。這些事情一直忙到六月,這時黃來福在朝鮮之戰的軍功賞賜己經下來了。他仍是山西鎮總兵,進都督同知銜,蔭一子世錦衣指揮僉事。餘者將士也各有封賞。兵部還同意了黃來福所請,以江大忠為五寨堡參將,鎮守五寨堡之地。這又讓眾人高興了一陣。
為了加緊塞外移民之事,這天,黃來福帶著數百標兵們,到離老營堡不遠之地的水泉營堡視察。
從寧武關往神池堡,往老營堡,再到水泉營堡,這裡就是邊牆了,連綿不斷地長城。從這裡出了關。就是塞外了。
往常水泉營堡只是個小堡,不過由於從去年來,大批的內地移民到這裡,或在老營堡換關照。或在這裡換了關照出關,所以這裡很快熱鬧起來,將一個小堡擠得水洩不通,如車水馬龍的集市般。熙熙攘攘的都是各地的口音。
關照是明邊塞守將對出關民眾頒發的出入境證件,為木製長方形,上刻有文字:“關照。某某守將給給照事,今據某某一名,於本月日出關換照,赴關驗收,如有冒名,查出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