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戰國時期。歐洲直到公元10~11世紀,才開始在農田施肥。

中國最遲在公元前6世紀就已經採用分行栽培作物與精細除草的方法。但在歐洲,到公元18世紀才採用這些農耕方法。

中國在公元前2世紀發明的多管種子條播機耬車,而西方直到公元16世紀還沒有條播機,種子要用手來點播。

中國很早地擺脫了劣犁的束縛,而西方几千年來,一直使用一種效率極低,消耗體力極大的方式犁地,造成對人的時間與精力的最大浪費。

到中世紀晚期,歐洲才知道有犁壁這種東西,帶有壁的中國犁在公元17世紀時由荷蘭海員帶回歐洲。到公元18世紀70年代,它是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西方設計者在其後的幾十年間對這種犁進行了革新,產生了近代犁,它是對我國的犁進行多次改進的結果,也是導致歐洲農業革命的極重要因素。

當然,在古代西方,也有一些農業技術,是足以稱道的,比如說馬耕。

以牛馬的特點,比較牛耕和馬耕的投入成本及產出等,馬耕的利益是遠大於牛耕的。用馬來作為耕種的畜力進行農作物種植的耕作方式在歐洲相當的普遍,但在中國卻只是偶爾使用馬耕,雖說在漢代時,中國便出現了馬耕技術。

說起來,促使西方馬耕流行的軛挽正是從中國傳入,遺憾的是,在中國馬耕卻沒有普及開來。這就好像壁犁源於中國,卻傳到歐洲後導致農業革命一樣。

馬耕在中國沒有普及,原因很多。不過不管怎麼說,馬耕在大農場的經營上,在旱地的使用中,優勢是明顯的,黃來福要搞大農場,這馬耕的使用,他當然不會放過。

中國幾千年的農業都比西方發達,傳入西方的科技無數,但最終還是西方產生了農業革命,進而促進了工業革命,使西方產生了眾多的世界強國,而中國卻沒有。不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