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其他的能拿上臺面的那點東西也都是在生產中積累的經驗(中國發展了幾千年還能沒點經驗的積累?),根本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公理、定理體系(這一體系早在古希臘就已經在西方建立起來了),更別說建立在這一體系上的科學了。在傳統漢文化中,一切與科技有關的東西只能算是拙蟲小技,文章才是千古大事。
要改變這些哪是一著一夕的事啊,這才是大學雜亂無章,沒有套路的根本原因,因為沒有套路可尋所以才四處亂闖,摸著石頭過河,研究專案的申請制度無疑的對科學體系化產生了良好的作用,每個專案申請前必須對其可行性,和前人所作的工作進行調查,這無形中將從前看似不相關的東西聯絡在了一起,使之脈絡逐漸清晰,並且以書面的形式進行記錄和總結,資料多了,各學科的雛形也就開始漸漸的形成,分工不斷精細,原始和化學、物理、生物、地理等學科呼之欲出。
其實前人的經驗和技術真的是很豐富,只是國人一直不重視紀錄和發掘,致使很多技藝失傳,這無非是儒學對各種其他學科的敵視和排斥,當然了平壤大學也是有這麼一些人存在的,自命清高頑固不化者我也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