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去漢中勘察敵情的緣由我們一行人踏上了經山西往山東的路程。這一路雖然艱難,但是憑著眾人堅強的意志,和我不斷灌輸的革命思想眾人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對前途充滿了希望
北京城裡的崇禎皇帝此時得到皇太極再次出兵的訊息暴跳如雷,在他的計劃裡是不存在這一節的,因為在醞釀圍剿計劃的時候,他已經“充分”的考慮到了八旗的威脅,並且透過和八旗的議和將這種威脅消弭於無形。
事情要從洪承籌剛和八旗接戰開始說起,自八旗開始侵擾甘肅陝西開始,洪承籌就奉命抵擋八旗入侵,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戰役,洪承籌認識到八旗的戰力不是明軍可以輕易抵擋的,但同時也發現了八旗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物資接濟不上。只要採用堅壁清野的辦法,憑堅城高牆八旗不戰自退,但是這種方法無法在這個時候實施,原因在於義軍在後方的不斷騷擾,使得明軍沒有穩定的後方,糧草的問題同樣難以解決,很大程度上義軍幫了八旗的忙,使得明軍首尾不能兼顧。
皇太極和洪承籌接觸幾次以後對這個人也是戒心重重,將之歸為袁崇煥外對大清國威脅最大的人,但是有一點好,洪承籌沒有袁崇煥那麼頑固,更知道如何變通,很快的雙方達成了一種默契,並且私下裡暗通款曲。皇太極提出要求:希望明朝能提供一定數量的糧食這樣他們將放棄對明朝的敵對態度,並且協助明朝對付遼東的袁崇煥部,這種類似於僱傭軍一樣的協議讓洪承籌十分看好,更是大力的說服崇禎接受這種請求。
洪承籌將農民起義說成是威脅大明江山的真正禍患,而滿清不過是跳樑小醜,一旦肅清國內叛亂他可以帶兵如同犁庭掃穴一樣效仿當年霍去病將八旗徹底驅逐出塞外,而那時崇禎也就成了漢武大帝成就不世的功勳,為世人所敬仰。
當皇帝的沒有不愛聽好話了,尤其是這種歌功頌德的好話,自從剪除閹宦以後很久沒有人說他是英明君主了,更沒有人帶給他希望,如果有那也是過去的事了,對於袁崇煥他的內心總是十分複雜的,而此刻得知袁崇煥未死並且佔據遼東總是讓他惴惴不安,深恐袁崇煥何時帶兵入關來報復他。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畢竟遼東、蒙古以及義軍的三面夾擊讓大明朝惴惴不安。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崇禎的心活了,“攘外必先安內!”再加上洪承籌等一干大臣的攛掇,大明朝授權洪承籌和皇太極私下裡達成協議,雙方停止敵對狀態,各自收復失地,明朝答應開放張家口至山海關一線,同意和女真人進行邊市貿易,雙方交換戰馬和糧食。這一切都在極其隱秘的情形下進行的,由於我遠離朝鮮和義軍流動作戰並沒有得到訊息。這正是明軍得以集中優勢兵力圍剿義軍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前期成果還是不錯的,至少黃河以南已經肅清,義軍差一點被撲滅,若不是眾人的努力,再加上我極具煽動力的口號,恐怕李自成早就吃了牢飯等著秋後問斬了。
崇禎皇帝在政治上畢竟還很幼稚,此時的他不過剛剛二十歲,如何鬥得過老奸巨猾的皇太極,得到了所需要的糧食和物資,皇太極翻臉不認人,不但要收回失地,而且還要佔領河套平原。這讓崇禎覺得自己簡直就是被皇太極耍弄了,如何能不暴跳如雷。
“洪承籌呢,宣他入京,他到底和皇太極簽訂了什麼樣的協議,這簡直就是賣國,賣國!”崇禎在朝堂上大為光火,寧夏被襲而此刻代善的大軍已經抵達承德,聲稱要借道山海關出關,這不就是打劫麼,山海關無論如何是不能開放的,如果開放肯定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但是如若不借八旗很有可能從張家口直接突破長城再上演一次北京之戰,這一次沒有袁崇煥,也不可能有朝鮮援兵,京城危矣!
“怎麼辦,你們說怎麼辦!”崇禎衝著大臣們問道,這些人已經深知崇禎喜怒無常,一不小心撤職罷官是小,丟了小命才大。所以一個個面面相覷誰也不肯說話。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朝堂上仍然鴉雀無聲,這幫文臣們既然很難給崇禎一個滿意的答覆,那麼在沒有確定皇帝會接受自己的建議之前,誰也不敢妄言。
對崇禎帝來說,有一個或許過於自私的辦法,那就是放棄危在旦夕的北京乃至整個北方,讓朝鮮和女真去拼個你死我活,憑藉長江天險扼守江南,就好像當初南宋朝廷一樣苟延喘也能維持個百十來年,其間大有可能出現一個岳飛一樣的大英雄,直搗黃龍也說不定。可是這個念頭在崇禎腦海裡一晃而過,馬上被他否定了,眼見北方即將大定,叛賊已經被壓制在陝西甘肅一帶,被剿滅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就這樣放棄大好河山自己一定會背留下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