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看
爆炸彈的製作十分複雜,尤其是在火炮沒有實行後裝之前,這種炸彈的製作成本高的嚇人,不是我不想實現後裝,事實上我還真的知道後裝的原理,但是這時的技術也真的是不成熟,後裝只能在實驗室裡完成,根本無法實現量產。
其原因就在於尾端不密封,火藥氣體從後面跑了出來,因而失敗了,以步槍為例,古代的彈頭和火藥分別從槍口用通條或其他工具捅人槍膛內,所以槍彈是分裝的;而現代的槍彈則是彈頭和彈殼連線在一起,不存在密閉不嚴的問題。
能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能,但是成本造價太高,根本無法大規模的裝備部隊,事實上是槍桿好造,子彈昂貴,所以我的軍隊現在都使用前膛遂發槍,而不是後膛槍,這大概要等到蒸汽機的發明以及蒸汽時代的來臨才能真正的使得上使得起後裝槍。
火炮也一樣,所以為了製造更加具有威力的火炮,工匠技師們將腦筋動在了炮彈上,爆炸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彈頭是中空的,裡面注有大量鐵砂和灌注一定量的火藥,彈頭落地後彈藥在劇烈的震動中爆炸,其內的鐵砂四散而出造成巨大的殺傷面。當然也有單單為了爆破所用的爆炸彈,這裡面的炸藥含量很高,稍一不慎就可能炸膛,但是確實威力驚人。
既然皇太極不動,那我們就對不起莽古爾泰了,邯鄲城外大炮一字排開,根本不用擔心城頭上清軍粗糙簡陋的火炮,他們的射程根本連一根毛也碰不到我們,於是乎,炮擊成了炮兵的單兵達標訓練。
幾乎所有的大炮都是單獨發射的,一發又一發的炮彈呼嘯而去,落在城頭或者是城內,要是哪個炮兵沒有將炮操好偏離了路線或者是提前掉了下來,總會受到其他人的一番唏噓,更有後邊無數騎兵和步兵的鬨笑,弄得很沒有面子。是以關乎面子問題,炮兵們一個個都不含糊,炮彈說不上指哪打哪,可是也中規中矩,不偏不倚,尤其是爆炸彈,由於金貴,所以只有那些連續發射沒有失誤的炮手才有機會發射,成了眾人矚目的目標,炮手們更以能發射爆炸彈而自豪。
“轟”的一聲一枚爆炸彈剛好落在城頭,只見城上屍體翻飛,捲起了一股黑煙,遠遠的可見人影走避,城下觀望計程車兵紛紛叫好。
又是一聲,這一次是高爆彈,正好打在城垛上,邯鄲城本就脆弱的城防如何禁的起這樣的折騰,頓時一片城牆被掀到了天上,形成了一個缺口,就好像豁了牙的嘴,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快,快堵上!”莽古爾泰催促著手下計程車兵,他睜著血紅的雙眼,已經三天三夜沒有睡覺了,因為每次到了夜裡都會有炮擊發生,他不知道敵人何時就會攻上來,更擔心脆弱的城牆不堪一擊。
相反我軍已經習慣了這種夜間騷擾,很多人大多是一翻身又進入夢鄉,莽古爾泰不是沒有想過辦法,他曾在夜間率軍突圍,但是陷馬坑和土製地雷要了很多人的命,並且暴露了目標。所以莽古爾泰不得不率領被嚇得如同驚弓之鳥計程車兵返回城裡,他們不知道自己踩炸的是什麼,更不知道自己的敵人是在哪裡向他們放黑槍。
於是這種突圍被安排在了白天,可是那更糟,雖然地勢平坦,可以小心翼翼的躲過陷阱和地雷,但是我軍一輪又一輪的射擊讓很多人還沒有看清敵人就做了孤魂野鬼,失敗,又是失敗!
莽古爾泰簡直要崩潰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向皇太極求救,信鴿成了唯一能逃脫厄運穿越包圍圈的活物,有的時候莽古爾泰看著信鴿飛走恨不得自己也變成信鴿,去質問皇太極為什麼遲遲不發援兵,難道真的連兄弟之情都不顧念了麼?
面對一封又一封的告急信,皇太極只能不斷的回信安慰他的兄長莽古爾泰,事情已經明擺著,我李開陽就是等著他往前衝呢,等著他去增援邯鄲,這裡面一定有陰謀,有陷阱,半路上一定是危機重重。皇太極坐不住了,他必須去解救邯鄲剩下的兩萬清軍,否則他的威信將會受到損傷,於是他的部隊出發了,但卻是小心翼翼,每天只行進數十里,就早早的安營紮寨。
與此同時,另一支剛剛完成換裝的甲種兵團踏上了千里奔襲的路程,他們選擇要襲擊的不是皇太極的增援部隊而是北京,對了又是北京,這招雖然老套但是每次都很管用,極具巧合的是這一次還是選擇由海上強渡在塘沽上岸,事實上這是最好的毫無徵兆的偷襲方式,誰讓我掌握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呢,它可以讓我的軍隊在任何時間任何沿海登陸而不被敵人發現。
不僅如此,為了配合這次終極戰役,徹底的將清軍驅逐出中原,山海關的大軍同樣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