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造出一款真正的戰船來了,而不是現在這種靠貨船改裝過來的。
雖然長江算是天險了,但是,在現在這個時候,渡過長江根本就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韃子最缺乏的是就是水軍,想要有無數大船,在長江航道里面來回巡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韃子除了在險峻的要害之地,比如集慶,採石,之類的地方,才會佈置重兵把守,而在南面的江陰,水流已經變緩,自己的又是蒸汽機船,不需要靠其他的動力,所以,長江天塹,對自己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先由水軍,進入江陰的上游處,只要佔領了灘頭陣地,就可以讓戰船將軍隊源源不斷地運過江,橫跨長江天險,比朱元璋容易多了。
“南方的百姓,在等待著我們從韃子的鐵蹄下解救出來,我們既然揭竿而起,反抗韃子的暴*,就要以天下為己任,解救我們的兄弟姐妹”張陽說道:“準備妥當之後,五日內出發”
“是,大哥”眾人異口同聲地答道。
第三百零三章 小明王立大宋
碭山,以開鑿紋石而聞名於世,此處,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石場。在碭山東,有一條夾河,河水清澈見底,潺潺而過。
一員高大魁梧的猛將,騎著高頭大馬,矗立在河岸旁,一直在向遠方張望著。
在他的身後,是幾千士兵,人人頭系紅巾,衣著鮮亮,他們排列成整齊的隊伍,一杆帥旗,在冷風中獵獵作響。
已經十一月了,天氣變得寒冷,但是,這仍然掩飾不住他們內心的火熱。
自從起事以來,劉福通經歷了風風雨雨,終於盼到了這一天,他的內心,在不住地感嘆著。
自從至正十一年五月起兵,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教主韓山童不幸被捕,沒有看到今天的這個局面。
起義之後,義軍一路勢如破竹,兵馬像滾雪球似得越來越大,天下響應者更多,四處兵起,眼看韃子就要頂不住了,卻出來了李思齊和察罕帖木兒兩人,再加上韃子宰相脫脫將芝麻李殺害,起義在一瞬間,墜入低谷。
不甘心,劉福通怎麼也不甘心,還好,天不負人,讓自己終於等到了機會,泰州鹽場的張士誠也起事了,而且,在高郵府,將元朝由太師脫脫親自率領的百萬大軍,打了個潰不成軍,這一仗,沉重打擊了韃子的根擊,四周的義軍,頓時又開始星火燎原。
劉福通也率領著紅巾軍,漂亮地打了幾個仗,收復了幾處戰略要地,尤其是收復了毫州。
看著四周的局勢一片大好,劉福通終於按捺不住,認為自己等待的機會終於來到了,該是建立漢人政權的時候了
所有的紅巾軍,都應該聽從一個統一的號令,這個號令,只能發自白蓮教的新教主,韓山童之子韓林兒之口
必須明確這個口令,劉福通深知,眼下雖然幾處紅巾軍響應,但是,想要徹底推翻韃子的統治,一個統一的政權是必須要確立的,其他的紅巾軍,郭子興,朱元璋,徐壽輝等人,必須遵從韓教主之命。
而今天局面的開創,讓劉福通更是喜出望外,如今,完全可以建立起一個政權,擁戴韓林兒為皇上,正式地封百官,統一戰線,將其他處的紅巾軍,拉攏在一起。
現在,他就正在等待著韓林兒和韓林兒的母親楊氏從武安而來。更新
終於,遠遠地,看到了夾河上有一條小船漂流而來,站在船頭的瘦削男子,正在眺望著岸邊的將士。
“是教主來了”劉福通大喜,上前幾步,迎了上去。
船靠了岸,韓林兒扶著自己的母親,一起走上了岸邊。
“屬下恭迎教主前來。”劉福通就勢要下跪。
“劉將軍請起。”韓林兒說道,“此番能夠立國,劉將軍攻不可沒,這禮就免了吧。”
劉福通打量著韓林兒,彷彿就看到了當年的韓山童,當時,他是韓教主的忠心信徒,跟著韓教主,傳播白蓮教,進而發動群眾,準備起義,沒想到,卻被韃子提前識破,韓教主被殺,韓林兒和他兩人逃到了武安,一晃間,兩年過去了,如今,自己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迎回了韓林兒,輔佐他登基為王,這個時刻,在夢裡出現很久了。
只是,和韓山童比起來,韓林兒顯得有些稚嫩,將治國的擔子交付給他,不知他能否挑起這個重擔?總之,自己一定會盡心輔佐的。
“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看天下,盡胡虜,天道殘缺匹夫補。好男兒,別父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