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比起蜈蚣精與法海來,寧採臣實在是不受重視地很。不然,也不會是“禮物”先行,這人反倒排在了末尾了。
門並不寬大,只有三騎並行的寬度,蜈蚣精的屍體一進入,整個門便堵死了。
大門裡是長長的廊道,約有十米左右,寧採臣沒有細量,只是目測。
隨著蜈蚣精屍體進入,它的百足,鋒利的爪子在左右兩側廊牆留下深深的劃痕。
吱…
青石的廊牆發出劃破破紙箱似的吱嘎聲,聽得人牙發麻。
好在只有這一處是石制的,其餘都只是夯土版築而成。那聲音也便變成了以利刃割開破面口袋,發出撲撲的聲音。
好在剛剛下過雨,割裂下來的泥土只是落在了地上,而沒有發生塵土飛揚的牆面。
帶法海進宮可不簡單,一身的妖冰,就是雨水也凍結了。是不能直接用手抬,用肩扛的。
不是沒有人試過,只是凡是試過的全都凍傷了。
因為是遼人,寧採臣也沒有提醒的必要,更何況提醒就有用了。他可是宋人,最為契丹人看不起的宋人,提醒了,他們反倒會以為是騙他們的。
憑什麼女人(白素貞與小青)碰得,他們就碰不得。這些從內宮出來的侍衛更是傲慢無比。
沒有經歷過,沒有親眼看到,他們是不會信的。真的凍傷了,他們才知道怕。
蕭百里眼見蜈蚣精越走越遠,這和尚卻沒人可以抬,不由急了。“寧大人,你看這,是不是幫幫忙!”
這和尚太神奇了,特別是他身上的冰。蟲子長大了,勉強可以解釋,可是這冰和尚呢?這是法術,絕對的。這也是他萬萬不願意放棄的。
寧採臣看了一眼說:“人手碰不了,你可以找個轎子抬著走。”
怎麼說也是個得道高僧,坐坐轎子,也不算逾制。
寧採臣是覺得不算逾制,或者說他不覺得逾不逾制有什麼了不得的。但是蕭百里不這樣想。
不,也不是他這樣想。而是凡自以為高貴的,無不對這些條條框框分外重視。
法海不僅是個和尚,更是個漢人和尚,他有什麼資格坐轎?還要契丹人抬他?美的他是。
至於找漢人來抬?怎麼可能,這可是皇城,漢人這樣低賤的人是沒有資格進入的。這是規矩,所有遊牧民族的規矩。
就是幾百年後,野豬皮入侵中原,也是劃分內城以供本民族居住,更不要說這個時代了。
自以為高貴的契丹人不願意抬,至少不願意給漢人抬轎子。這是立國之基,也是統治漢人的基礎。一代代傳承,早深入骨髓中,幾百年上千年都沒有斷過。而這個時代,正是他們最繁華昌盛的時代,更是不願了。
蕭百里也算是有法子。只見他令人找來兩根圓木,圓木上綁上繩子,然後用繩子往法海身上一套,就這麼抬著走。
說是抬人,其實與他們打獵抬野豬也沒有多大的差別。
這樣一抬,他們倒是極為高興,嘻嘻笑笑,說個不停。
寧採臣是不懂契丹話,不過他也猜得出來。不外乎,這才是漢人的待遇,漢人就應當如此之類的。
堂堂羅漢,卻受此待遇,也算是虎落平陽了。
不過他們很快便笑不出來了,因為那寒氣實在是冷得很,只是在身邊抬著,也是受不了。不多久,便要換人。
寧採臣走在後面,默默行著,默默看著。
看著他們,寧採臣算是真正明白為什麼宋人不願意幫助遼人了。
太傲了!傲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漢人尊儒術,所以漢人才這麼愛面子。而契丹人呢?偏偏就不給漢人這個面子。
沒有面子,漢人又怎麼會幫他們?
漢人中不是沒有精明聰慧的,但是在面子的大潮流下,是明知有害,而不得不做。
後世不也如此嗎?三年自然災害,餓死千萬,好容易從國外買了兩船(萬噸巨輪)的糧食,都到了中國海了,但是由於無產階級兄弟要糧食,需要無償援助。大筆一揮,去,調頭!根本不管本民族會死上多少人。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不給面子的胡人,才沒有百年運。給了的,哪怕是虛假的,也照樣可以統治華夏。只因為“面子”。
可笑不可笑,華夏已然如此,深入骨髓,沒人改得了,改得動。
一連進了四個門,直到進了第五個門,隊伍才停下。
隱約間前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