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更空曠、更遼闊也更荒涼。在內蒙古境內你可以經常看到村落、炊煙、牛羊,這裡什麼都沒有——除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老李問汪虹:“你剛才對那小子說你們為什麼要離開中國,我也聽說這裡以前是中國領土,具體是怎麼回事兒你知道嗎?”
汪虹說:“這是一段離我們很近的歷史,是出於種種原因不被提起的國恥。”汪虹在大學裡是歷史課代表,這回輪到她娓娓道來了:
清朝初年的時候,朝廷為了便於管理,便把蒙古分為三部分,即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漠南就是今天的內蒙古,漠北漠西就是這裡。那時候,清政府在庫倫,就是現在的烏蘭巴托派駐大臣,定期舉行針對沙皇俄國的軍事演習。因為從清初開始,沙俄就不斷侵擾中國的蒙古地區。雖然1727年在中俄簽定的《恰克圖界約》裡肯定了蒙古屬於中國,但沙俄仍在策化分裂蒙古。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沙俄認為中國內亂,分裂蒙古的時機已經到來,便開始在蒙古培植親俄勢力,大批發放武器,準備製造外蒙古獨立。到了年底的時候,在沙俄駐庫倫總領事的親自指揮下,外蒙古人開始驅逐中國官員,宣佈獨立,並和沙俄簽定了一系列條約。
訊息傳來,舉國震驚,內蒙古也發表宣告,表示不承認庫倫偽政權簽定的任何條約,堅持五族共和,反對分裂祖國。
轉眼到了1913年,正是袁世凱賣國的高峰期。沙俄利用袁世凱內外交困的不利局面,與其訂立了《中俄宣告檔案》,確認中國是蒙古的宗主國,改“獨立”為“自治”,但中國政府不能在蒙古駐軍、移民,相反,俄國卻可以,而且規定蒙古事務由中俄協商解決。這個條約使中國空有“宗主”虛名,實際控制蒙古的仍然是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列寧宣佈取消沙俄時代一切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自治”的蒙古失去了靠山,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1918年,中國政府以“防止蘇維埃主義擴散”和“西伯利亞局勢動盪”為由,在庫倫駐軍。11月,中國政府釋出政令:取消蒙古“自治”,並在庫倫設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