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兩方僵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
此時,歐盟航天局的問題再次引發了兩個派別之間的激烈辯論。不過這次反對派佔了上風,如果單純的是技術交流,或許歐盟成員國就不反對了,問題是歐盟航天局直到現在都拿不出來銀河實業能夠獨立製造千里眼太空望遠鏡的證據,萬一銀河實業是在耍詐,請君入甕,騙取歐洲航天局的技術,那該怎麼辦?
何況,劉士卿提出的條件實在是苛刻。要求歐洲航天局必須成為銀河互助共促會的會員單位,這不是說要承認銀河實業的領導地位嗎?這是高傲的歐洲人絕對不肯接受的結果。
歐洲爭吵不休,日本抗議加威脅,美國虎視眈眈,面對著三方勢力,劉士卿淡定自若,根本沒有把他們當成一回事。
這時候,在銀河互助共促會內部,劉士卿發表的兩個招投標文書,也引起了所有會員單位的巨大興趣。對千里眼太空望遠鏡感興趣的會員單位不是很多,主要侷限在華夏科學院、國家航天局、燕京大學、水木大學這樣的科研學術教育單位,像華糧集團、IBM這樣的會員單位,基本上沒有對千里眼太空望遠鏡過多關注的。他們更感興趣的還是劉士卿提出的圍海造田工程。
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其中蘊含著很多的資源等著人類開發。海底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海洋水產、海洋礦產資源等等,都是非常有價值值得大力開發的專案。不過海洋畢竟不同於大陸,因為海洋的特殊性,人們開採各種海洋資源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平臺問題。
以往人們勘察開發海洋,主要依賴於各種船隻搭建的平臺,比方說海洋捕撈業,海洋運輸業等等,離開船,根本就玩不轉。在船隻之後,人們又發明了利用修建海上石油平臺的方式,開採大陸架下面所蘊含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除此之外,人們發明的其他針對海洋資源開發的平臺就比較少了。圍海造田工程的出現無疑將為開發海洋資源增加一個全新的平臺,尤其是圍海造田工程所蘊含的水下都市、人造島嶼等工程專案,一旦真的能夠建設完成,撇開其軍事價值不談,單說經濟價值,也將是非常巨大的。
別的不說,單說在海洋的水平面下方,修建一個能夠容納一定人口的水下城市,然後將其作為一個旅遊景點進行開發的話,它一定會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旅遊專案之一。再有,水下都市也可以成為開發海洋底部礦產資源的重要中轉站,人們可以先將各種海洋礦產開採出來,收集到水下都市中,然後透過船舶或者別的運輸方式,將海洋礦產運送到陸地上。甚至可以直接把工廠修建到水下都市中,直接造成成品,進行銷售。
無疑,圍海造田工程有著非常廣袤的前景,如果能夠參與其中,一定可以分到一杯又濃又香的肉羹的。
不過銀河互助共促會的會員單位都知道圍海造田工程所需要的投資,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其所要花費的資金絕對將達到一個天文數字。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專案,不是一般人能夠玩得轉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士卿在有關圍海造田工程的招投標文書中,將位於黃海的第一個圍海造田工程進行了拆分,將其中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拿來銷售。每百分之一的股權銷售價格高達一百億華夏幣,也就是說劉士卿打算用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權籌集四千九百億華夏幣的資金。
這樣一個價格,說不上賣得貴了,甚至可以說賣的有點便宜了。畢竟在水下修建城市,可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夠解決的問題,這裡面牽涉到了無數極為繁瑣而又困難的現實問題。海水的腐蝕性、海水帶來的巨大水壓、交通問題、食物和水源問題、呼吸問題、通訊問題、娛樂問題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每一個都是需要花大價錢的。
按照劉士卿的估計,五千億華夏幣的投入,基本上能夠把第一個水下都市給興建起來了,讓參與進來的會員單位負擔其中的絕大部分資金,銀河實業拿著整個工程的過半股權,卻出一點點錢,還是可以接受的。
一百億華夏幣才佔百分之一的股份,這可是史無前例的昂貴股權銷售價格了。那些實力雄厚的會員單位看著這樣一個價格,一個個都頭疼無比。畢竟一百億華夏幣絕對不能說是一個小數字,很多會員單位的總資產甚至都達不到這樣一個價格。
“劉總,能不能便宜點?”寧瀾傑給劉士卿打電話,“要是便宜點的話,我們華糧集團就購買圍海造田工程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華糧集團財大氣粗,可是面對著劉士卿開出的高昂價格,也覺得有些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