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舅母。
林延恩眼神微動,從宮人手中接過線香,跪在蒲團上恭敬磕頭上香。這並不是第一次,每年在元后忌日前後,皇帝都會恰巧帶他經過青華殿,順便讓他給元后上香。
皇帝看著林延恩態度恭敬的磕頭,又將目光投注在元后含笑的面龐上:安貞,琮兒文可安邦武可定國,江山社稷交到他手中,朕很放心!他現在很好,有一個賢惠的妻子,還有兩個健康聰明兒子,元兒長得和琮兒小時候一模一樣,你再等上幾年,時機到了,朕便帶他們來見你。
當年元后接二連三失去皇子早就壞了身子,拼著性命生下的皇九子一生出來,連哭都沒力氣。
皇后撐著病體跪在他面前,求他將皇兒送出皇宮,寧願他做個平凡之人,惟求他平安長大。
皇帝和蕭太后知道早年先帝后宮血腥,對後宮分外上心,尤其是棲鳳宮,元后嫡子之亡,他們始終找不到人為的痕跡。
元后也找不到謀害的證據,但是她實在不敢把兒子留在皇宮,她知道前朝也有怕皇子被害,送到民間撫養的例子。
面對皇后的苦求,看著襁褓中危在旦夕的孩子。
最終蕭太后做主將當時的九皇子送到重華處,重華剛產下一子,卻因為是逆生子難產,太醫已經迴天無力。於是九皇子被送到重華膝下由她代為撫養。重華借孩子體弱不讓外人探望,彼時林晉海又出征在外,誰也不知道林延恩已經被調換。
而從民間抱回宮的男嬰養到三歲半上病故,半年後元后也因病去世。
期間到了宮外不到兩年林延恩身子居然好轉起來,半點沒有當年孱弱的模樣,皇帝不信邪,便想將其接回皇宮,養在宮外,日後回宮難免有波折。
不過元后苦苦哭求,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已經無力保護兒子,她活著都失去了三個兒子,死了這個兒子恐怕更沒活路。她的兒子是嫡子必定成為其他皇子的箭靶。
元后嫡子要麼繼位要麼死,她是先帝替皇帝選的妻子,孃家只剩一個名頭,這些年有皇帝扶持也沒有出人才,如何給自己的兒子助力。
皇帝是對她好,但是男人的心易變,皇帝的心更容易變。
所以元后想將兒子繼續留在重華身邊,留在宮外的兒子,總是特殊的。
重華養育的皇子,蕭太后和皇帝必然會另眼相看。
元后將兒子和重華、衛國公林家綁在一塊,還有為女兒考慮的因素。
事實證明元后很成功,蕭太后和重華時時不忘在皇帝面前鞏固元后和林延恩的地位。
至今皇帝對元后念念不忘,林延恩是他最得意的兒子。元后的榮安公主養在蕭太后膝下,是最風光的公主。
最終皇帝放棄馬上將兒子接回宮的想法,轉而替林延恩造勢,給林家無上的榮耀,以林家為中心,替林延恩織一張無人能抵抗的權力網,等林延恩迴歸原位之後,確保朝中無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這一拖就拖了二十年,皇帝從來沒動搖過傳位林延恩的心,但是他已經不想那麼快有太子了,還是一個如此勢大的太子。他還年富力強!
皇帝在青華殿坐了一個多時辰,林延恩壓抑心中的古怪之感陪著待了一個多時辰。
離開之際,林延恩回頭深深望一眼青華殿。
二人各懷心事,沉默的走著。
迎面一宮人匆匆而來,跪在地上,戰戰兢兢道,“麗妃娘娘早產了!”
皇帝神色一鬱,這是他後宮這五年來頭一個好訊息,皇帝不缺兒子,但是對這個昭示著他龍馬精神的兒子非常重視。
林延恩知機的馬上藉口告退。
皇帝一點頭便讓他退下,然後馬上往麗妃宮裡趕去。
離開的林延恩吩咐人道,“去接郡主!”宮中繁亂,他想把林瑾衡接回府。
蕭太后也心情不好,這些人就沒一天安生的,也不留林瑾衡,摸著她的臉道,“過幾日外祖母再傳你進宮。”
林瑾衡點頭,知道蕭太后的意思她不傳就別進宮了。
林瑾衡心情鬱郁的隨著林延恩離宮,本來她和蕭太后好好的在聊天,突然有宮人來稟報麗妃吃了一碗燕窩粥之後開始腹痛早產。
林瑾衡探出視窗問林延恩,“真的是那碗粥的問題嗎?”這也太明目張膽了吧!
林延恩一笑,“過上幾日就有結果了?”
“公佈出來的未必是真的!”林瑾衡幽幽道,要是涉及陰私,必定又是意外。
“要是三哥知道,肯定告訴你真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