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的一個,居然在早朝時說出願代為受罰的話來,頓時整個朝堂都炸開了鍋。若非如此,他早當真處死了北辰泓。如今有機會讓玉階飛入朝,便有機會讓北辰泓再入宮,自是北辰胤樂見其成之事。

這般倒也好,順水推舟讓玉階飛入了朝,也可藉機讓北辰胤欠他一個人情。北辰禹思慮至此,便點頭允了惠王的要求:“朕相信諸位愛卿的眼光,即日便擬詔封玉階飛為太子太傅。”

“這玉階飛恃才傲物,於皇城外一片竹林之中結廬而居,據傳非有緣者不得見。皇上下詔,他未必就肯前來。”

“這也無妨,朕親往請他出山就是。”北辰禹瞭然於心的淡笑道:“讀書人總是清高。朕若仿先賢三顧而請,不信他當真不出。”

五 翠羽

擬好詔書後不久,北辰禹果然如前所言,只帶著兩三隨從前往皇城之外尋訪玉階飛。他沿途向百姓詢問,不費多少功夫就尋到了玉階飛所居的竹林,倒比想象中省去許多麻煩。

北辰禹平日政務繁忙,甚少出城,從來也不記得城外居然有這一處幽靜所在,雖於鬧市接鄰卻絲毫不顯突兀。現在正是春寒料峭時候,竹葉上殘留著未融淨的積雪,在日光下閃閃爍爍,把整個林子都籠罩在一層柔和的光暈裡,遠遠望去如同海外仙山一般。北辰禹站在林外向內探看,也未見有何異常。他當年雖赦免了玉泓二人,卻並無保證日後永不追究,玉階飛居然不閃不避,仍是居於舊所,這讓北辰禹不禁暗暗讚賞青年人的勇氣。

從竹林之外看不清其中究竟,北辰禹以目示意,隨行之人便展開詔書對著林內朗聲宣讀:

“天佑八年正月二十日,奉上諭:朕繼位以來,遵先皇遺詔廣納良才,以正視聽,欲法古之聖明君天下者。今有至賢玉階飛隱於山野,德才卓絕,朝野皆聞, 坊間小民亦奔走相傳。然朕身居宮禁,累形案牘,久未與聞,實有負先皇之盛德今封玉階飛為太子太傅,此後務當善教太子元凰,為國家計,謀四海之昇平,享社稷之永固,予有厚望焉欽此!”

話音散入竹枝,激盪起若有若無的迴音,即刻消弭殆盡。竹林中不見響動,只有微風起處竹影婆娑,中間似又隱隱夾雜簫笛之聲。隨行諸人面露警戒之色,北辰禹仍是從容自若,向手持詔書之人道:“再念一遍。”

“天佑八年”首句尚未唸完,便聽得林間乍起人聲:“貴客臨門,玉階飛不曾遠迎,失敬了。”

聲音清越高揚,帶著幾分狷狂,又好像有十足的率真。話音未落,自林間飛出一條翠帶,附著竹梢葉尖如活物般飄然遊走,更有三尺探出竹林之外垂落地面,勘勘落在北辰禹腳前。“貴客請吧。”

北辰禹微微一笑,沿著翠帶負手前行,走至林內才發現翠帶的位置隨著林中地形高低變幻,每每正好在及腰高度,最方便入林之人跟隨。穿過竹林的時候,逐漸消融的雪水裹著陽光,一滴滴從竹葉縫隙間漏下。林中青竹亭亭,竹節上竟多有穿孔,風過之時便發幽古之聲,非簫非笛,自成樂律。此情此景,正同蘇學士“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一句暗合,便是遍賞風流美景的北辰禹,也不由為之叫絕。

北辰禹數人隨著翠帶蜿蜒行至竹林深處,視線所及之處先是一幢獨聳林中的小築,隨後便望見一個墨綠衣衫的男子氣定神閒地立於其中,手持一柄與翠帶同色的羽扇。那男子見北辰禹到來也不下跪,只深深一揖道:“吾皇屈駕前來,玉階飛有禮了。”

玉階飛抬起頭來的時候,映入北辰禹眼中的容貌同當年金鑾大殿上少年迅速重合。如同北辰禹記憶中的一樣,那是一張很好看的臉,清俊的五官,海藍色的眸子,唇色淺淡卻不顯的涼薄。若不是斜挑的長眉透出英氣,玉階飛幾乎可用秀美來形容。他明明是個年輕人,眼角眉梢卻夾著看盡炎涼的譏誚,同柔和的表情互為映襯,更顯出他洞悉世情的通徹來。

玉階飛請北辰禹上坐,自己也毫不顧忌的在北辰禹對面坐下。北辰禹本以為玉階飛既然自視清高,總不會輕易現身,沒想到這般容易便見著了,想來並不如北辰望所說得那般心驕氣傲。王者深諳籠絡人心之道,先按下太子太傅之事不提,張口問道:“數年不見,泓妹還好麼?”

“謝吾皇關心,玉階飛與她二人相伴世上,再無他求。”還是數年前那種不卑不亢的語調,彷彿世間萬事都入了他的眼,卻擾不了他的心。

“朕當年亦是不得已。而今宮內家宴,獨少一人,朕與長孫皇后每念及此事,都是黯然。”

“吾皇當年成全之情,玉階飛感念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