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勒的信上寫道:“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兩年以來我躲避著一切交際,因為我不可能與人說話:我聾了。要是我幹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裡,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敵人們又將怎麼說,他們的數目又是相當可觀!在戲院裡,我得坐在貼近樂隊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員的說話。人家柔和地說話時,我勉強聽到一些,人家高聲叫喊時,我簡直痛苦難忍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普盧塔克教我學習隱忍。我卻願和我的命運挑戰,只要可能;但有些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傷心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悲愴”奏鳴曲本身和這封信,揭示出了貝多芬的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題目“悲愴”,隱藏著生命的磨難,流露出內心的痛苦。但音樂的本體,更多的是對不幸遭遇的“隱忍”,對命運的“挑戰”和抗爭,對現實的超越和昇華,對理想的執著和堅定。
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可以說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