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們覺得受益匪淺。要知道,這些人平時在華夏國的鋼琴教育界,可都是作為標杆一般的人物,有著絕對的權威。當然,這些參賽選手也不乏一些素質不高的。上午當工作人員將比賽成績張貼出來的時候,我就看到一個成績比較靠後的,大約7、8歲的小女孩兒當時就哭了起來,而她的母親,一位看上去十分有修養的女人,卻出人意料地破口大罵了起來,指責評委們不公平,給她女兒的分數打低了,最後,在被工作人員強行請出去後,還一個勁兒地威脅著,說是自己認識人,要去告什麼的。幾位評委自然不會和這樣的人一般見識,雖然大賽的組委會主席知道這一情況後,當時就氣得要取消這個選手的比賽成績,但朱光祥教授還是請求保留了成績,當時比賽現場很多人都聽到了朱光祥的話:“家長的錯不應該怪罪到孩子身上,孩子參加一回比賽也不容易,還是別取消了吧。”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讓下面的觀眾嘩嘩地鼓起了掌,同時,對這些評委們更多了一重信任。專業一組的比賽是從下午兩點開始進行的,這也是本屆“星海杯”比賽水準最高的一組。參賽選手的年齡是17…20週歲,絕大多數都是各知名音樂學府的專業學生,演奏的曲目基本上全都是音樂會級別的曲子。讓每一位觀眾聽得大呼過癮,直道不虛此行。因為專業一組參賽的曲目一般比較長,為了控制時間,評委們仍然將每名選手每首曲子的演奏時間限定在五分鐘內。總體時間保持在二十分鐘左右。看著一位位上場的選手在鋼琴前演奏,我的演奏慾望又被勾了起來。知道我的人瞭解,我一直是一位比賽型的選手,場面越大,水準越高,我就越興奮。經常在演奏中出現神來之筆。而此時,面對著一位位強手,我的心情顯得十分熱切,恨不得馬上上去演奏個痛快。雖然專業一組的表現都十分出色,但即使在這十分激烈的競爭中,仍然有格外出色的選手。讓人眼前一亮,肖楠就是其中之一。肖楠是第四位上場的選手,一米七的個子不算太高,但長得卻十分精神,在鋼琴前坐下的一剎那,肖楠所展現出來的強大自信,讓我不禁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因為那正是自己上場時經常會出現的狀態。果然不出所料,孫南出手不凡,第一首作品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第五首《鬼火》(李斯特的《12首超技練習曲》是鋼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難曲目。從技巧上看,李斯特的這12首作品難度過分艱深,彷彿是鋼琴演奏藝術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紀鋼琴大師如過江之鯽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於挑戰。超技練習曲鬼火擁有高難的雙音技術,12超技當中最難的一首,拉赫說它是最難的練習曲,技術刁鑽不說,還必須彈得輕靈有趣方能服人。)一出手,便技驚全場。肖楠的十指迅速飛快地在鍵盤上跑動。從一開始就連續不停的三十二分快速音符,如同電腦製作出來一般精確。長達三分鐘的高強度演奏。肖楠以十分華麗的動作和無懈可擊地演奏出色地完成了這首難度巨大的作品,詮釋了什麼是“超級技巧”。還沒等人們地掌聲完全消失,肖楠的第二首曲子,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三樂章(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本曲的演奏技巧並不太難,因此被演奏的機會也非常之多,更是許多鋼琴初學者愛不釋手的曲目。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悲愴》是第一首由他本人親自寫上標題的作品。關於〃悲愴〃這個詞彙,與貝多芬後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悽愴深刻的悲劇性生活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因為這畢竟是他的早期作品。看“悲愴”的譜子時,發現譜子的開始處只記著Grave重板,音樂中更多的是英雄氣概而非“悲愴”。而在聽到肯普夫、施納貝爾、巴克豪斯、巴倫波伊姆等人演奏的這首樂曲錄音時,我就更想探究這首氣勢磅礴的奏鳴曲何以會有一個與其音樂精神並不很符合的名字了。原來,這個形容詞是貝多芬自己寫上去的。在這首作於17981799年間的標號為op。13的鋼琴奏鳴曲初版扉頁上,貝多芬寫著“GrandeSonataPathetique”(悲愴大奏鳴曲)。在他的32部鋼琴奏鳴曲中,只有這一部和op。81a“告別”是由作曲家自己加上標題的。二十八、九歲的貝多芬,正值青春年華,事業蒸蒸曰上,為什麼要寫上這麼一個標題呢?羅曼羅蘭在他著名的《貝多芬傳》中回答了我的疑問:“然而痛苦已在叩門;它一朝住在他的身上之後就永遠不再退隱。1796年至1800年間,耳聾已開始它的酷刑。”1801年,貝多芬在給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