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部分

苦打下的,無論如何艱難,他都要咬緊牙關堅守下去。若是連北宣江山都丟了,莫要說愧對列祖列宗,他又拿什麼再去搶回鸞夙?

屆時即便鸞夙願意回心轉意,他也給不起了。

想到此處,臣暄只得硬起心思,對朗星道:「如今唯有走一步說一步。這帝王滋味,也不是好受的。」

朗星聞言笑了笑:「若是皇兄想當個昏君,倒也容易得很。偏生皇兄想當一代明君,那便麻煩了。」

臣暄低首看著身上這一襲明黃龍袍,自嘲地笑道:「還真是穿不習慣。」

而然只這一句,朗星卻又想起了什麼,斂去笑容,正色道:「皇兄,這幾日朝中有不少人到我靖侯府上,打聽你立後之事」

(17點還有一章)

日期:2013…12…09 16:49

第107章:帝王情冢(一)

七日後,中天帝臣往出殯,葬入帝陵。翌日早朝之上,朗星的話得以印證。

禮部歷來負責皇室選秀,此次也毫無例外地率先提及立後之事:「我大宣朝本就時值初立,民心不穩,如今先皇殯天,聖上登基,臣等以為,儘早立後丶充盈後宮乃是頭等大事。」

臣暄並未做聲。

禮部尚書有些尷尬地立在大殿中央,再道:「靖侯是聖上義弟,已然娶妻承嗣。弟如此,聖上乃是先皇獨脈,更應開枝散葉。」

臣暄端坐在丹墀的御座之上,沉聲道:「先皇殯天不足十日,張大人便迫不及待提醒朕充盈後宮,難道這便是禮部的知禮之事?」

禮部張尚書好似早已料到臣暄會有此一說,面不改色回道:「微臣以為,早日充盈後宮丶開枝散葉便是大禮,先皇在天有靈,只會更加欣慰。」

臣暄眯著眼睛尚未說話,臣往生前定下的幾位輔國大臣便一一表態,懇請選秀立後。

「聖上已然二十有四,卻內室虛空,膝下無嗣,此於禮不合」

「聖上一日不立後,百姓便一日無母,其心惶恐,不利於國之安穩」

「即便沒有立後的可意人選,也應當先納妃」

「後宮空置,只會為有心人所猜疑」

「古之有云,齊家治國平天下,若不齊家」

一時之間,朝臣猶如事先商量好了一般,異口同聲開啟了話匣子,話題無一不指向同一件事——充盈後宮。

臣暄冷眼旁觀著一眾朝臣的呈請,沉默半晌又道:「先皇膝下只朕一子,我父子親厚更勝常人。如今朕尚且處在熱孝之中,諸位愛卿便提及立後之事,難道這是我大宣朝以仁孝治天下該說出的話嗎?」

想是臣暄的語氣不夠威嚴,此刻尚有不知好歹的朝臣再次進言,道:「自古以來,天子戴孝,只有三月。選秀之事,從置辦到秀女入宮,少說也要半年光景。如今聖上熱孝在身,大可縮小選秀範圍,不必鋪張,給禮部三個月時間準備足以。屆時聖上恰好出了孝,便可選妃立後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時響起一片附和之聲。臣暄看在眼中,只冷冷一笑。這些人打的什麼主意,他自然清楚得很。無非是看他新皇登基,想要給他個下馬威,順便將一些女人送入後宮裡來,好時時刻刻牽制於他。

日期:2013…12…09 17:22

然而眼下他初坐龍椅,卻不能和這些大臣硬碰硬,搞砸了君臣關係。尤其是這當中不乏從北熙投誠而來的舊臣,當初臣家也曾許諾過他們官蔭俸祿,如若此刻再因立後之事公然鬧翻,落在有心人眼中只怕便會大肆加以利用,生出一場風波。

若此刻自己只是孑然一人,臣暄斷然不怕得罪這些朝臣。可如今他先是北宣晟瑞帝,其次才是臣家子孫,便不得不時時刻刻將家國利益放在首位。這些個大臣,不僅不能得罪,且還要盡心籠絡,否則自己不僅會被扣上「忘恩負義丶怠慢老臣」的帽子,國之根基,也會就此動搖。

更甚者,引起朝中動亂,民心渙散,令北宣初建的政權,毀於一旦。

如今最好的解決法子便是允下選秀之事,令公卿世家把適齡的閨女放入序央宮偌大的後宮之中。如此不僅給朝臣們吃了定心丸,短期內也不至於再鬧出什麼不可調和的君臣矛盾,畢竟還要顧著後宮的脂粉堆兒。

這是那日與朗星商議後的最好辦法,臣暄又豈會不知?

然而不知為何,他偏生不想讓這些人如願。

臣暄從御座之上起身,雙手揹負,在丹墀上緩緩踱著步子,心中的滋味十分莫辨。有意料之中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