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1部分

推動歷史的是人民,我們要先給人民當學生,才能給人民當先生。”陳克靠給每天幾個小時在各種學校當計算機老師混飯吃,正是學生們透過提問先教會了陳克怎麼當老師。而不是陳克作為老師來教學生。

每當陳克反省自己度過的那些日子,他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每次失敗,都是因為陳克自己沒能“實事求是”,心裡頭有了妄想。凡是讓陳克能夠混飯吃,掙到錢的工作,都是陳克被現實強大的現實壓力逼迫的放棄了幻想,甚至放棄了自己對這些工作的“想象”。不得不如同毛爺爺在《實踐論》中講述的一樣,按照規律,完全客觀的去積累大量感性的經驗,而且去不斷解決問題,然後就能得到正確的判斷。而這些判斷本身,又是課本里頭早就反覆講述與強調的。

回到這個時代,現實的殘酷性遠比21世紀可怕百倍。陳克又不得不遵循毛爺爺書裡頭講述過的理論,實事求是的面對現實,面對工作。到了1999年,陳克甚至能夠與袁世凱這等歷史上的大人物進行合作,進而推翻滿清政權。如果在21世紀的話,陳克只怕早就把尾巴翹到天上去了。

在1909年的現在,陳克已經忘記了世上還有驕傲這碼事。在陳克的眼中,這個世界只有“存在”,而沒有評價。在他義無反顧的走上人民革命這條毛爺爺曾經指明的道路之後,以往的世界已經與陳克漸漸沒了關係。

有了這樣的覺悟之後,陳克才敢開始“帶徒弟”。正因為當過老師,陳克知道學校教育的缺陷所在。而且必須承認的是,高素質的人才是不可能到陳克所在的那種學校學習的。在陳克反省過自己之後,他才敢對黨內素質頗高的同志進行專項政治培訓。

近期的對各政治力量動向的培訓就是陳克開辦的兩個高階學習班之一。王有宏的情報還沒有傳遞過來。陳克此時分析的是光復會的動向。

自打光復會到了人民黨地盤治療,並且加入人民黨的地方工作後。一小部分光復會成員已經成了人民黨的支持者,也有人投靠了人民黨。情報是他們傳遞來的。

脫離了同盟會,再次回到光復會的蔡元培去見袁世凱,袁世凱所表達的“善意”令蔡元培得到了極大支援。帶著惶恐和喜悅的心情,蔡元培與北洋信使一同到了浙江。段祺瑞沒有毀約,而是把六百多傷痕累累的俘虜一併釋放。

自打1907年開始,陶成章等人的實際革命行動,以及蔡元培與同盟會的親密,一度讓蔡元培在光復會中被邊緣化。袁世凱給的“大禮”讓蔡元培聲望大漲。被釋放的六百同志加上在安徽養傷休整的一千多部隊,以及重新收攏的逃散光復會成員一起南下,進入袁世凱給光復會劃下的區域。

陶成章本來建議部隊分散。蔡元培堅決反對,他要求光復會明目張膽的退據青田。段祺瑞對在南部浙江活動的光復會不理不睬。這看似完全不可靠的“和談”居然成功了。光復會上下對疏遠已久的蔡元培都生出了信賴。

光復會不僅在等待,這些歷經考驗的堅定骨幹們全部參與到光復會未來方向的大討論中。戰肯定是戰不過北洋的。經歷好幾次生死考驗的光復會成員,特別是那些被釋放不久的光復會成員充滿了厭戰情緒。

在陶成章的統領下,光復會經歷了不少失敗。不過這些骨幹們並沒有想把陶成章徹底否定,特別是徐錫麟和秋瑾堅定支援陶成章。會議上“反對陶成章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的批判雖然比較激烈,但是也沒到一定要把陶成章打倒的地步。

徐錫麟聯合在安徽參與農村地方工作的光復會同志,經過商討,提出“聯合人民黨。共同發動人民革命”的觀點。在徐錫麟看來,這個觀點一度得到了不少人明確支援,以及相當一部分人的默許。至於革命工作開展地,徐錫麟認為到緊挨安徽的浙江長興縣展開工作比較合適。

這個提議立刻遭到了蔡元培的激烈反對。蔡元培表示,“既然已經與袁世凱達成了協議,那麼近期不合適到浙江西北展開工作。”

“北洋根本就不會在乎那麼偏遠的一個山區。背後還是人民黨的地盤,段祺瑞更不會自找麻煩。”徐錫麟拼命的勸說同志們。

光復會同志們好不容易得到了休整機會,大多數並不贊成與北洋再起任何衝突。而且在杭州戰役中,徐錫麟並沒有參加,不少人完全忘記了他們在南京把徐錫麟拋在死地這件事,反倒對徐錫麟等人沒能回援杭州耿耿於懷。

一般來說,一個政治組織如果有強勢領導人,例如滿清的慈禧,北洋的袁世凱,人民黨的陳克,在這種時候還是能夠強勢引導政策的。可光復會從來不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