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用的是模仿共和國的官僚系統。

新中國共和國的官僚體制與滿清以及之前的王朝官僚體制最大區別在於,共和國是“官吏不分”的。

大概的說,滿清體制當中,行政主管是“官”,而具體執行事務工作的是“吏”。沒有經過科舉考試,“吏”沒有升入“官”的體制。

而在共和國,不管你是“官”還是“吏”,統統都要透過組織選拔和考驗,被選上的統稱為“國家工作人員”。“國家工作人員”也沒有一步登天的機會。共和國幹部們都是從基層開始幹起,先做“吏”的工作,如果能夠表現出眾,就會在選拔體系當中爬樓梯,一步步地邁上更高階別的崗位。

這種選拔制度肯定比滿清時代的政治體制高明無數倍,這種體制保證了行政機構的統一性與競爭性。只要你納入了“國家工作人員”體系,你就有機會出將入相。而在滿清時代,小吏想成為官員根本沒有什麼“制度內”機會的。

但是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能夠在當地混上“小吏”的,都不是一般人物。所以人民黨本來還是制定過除掉小吏的計劃,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這次水災之後,保險團的勢力猛烈擴張,而透過組織災民,人民黨已經把地方上的實權完全握在手中。縣衙裡面的小吏們紛紛被架空。上面的“縣令大人”對他們不理不睬,下面的百姓完全被保險團掌握。消滅了張有良的當天,尚遠就告訴了主管稅收、衙役的幾名小吏,他們“下崗”了,而且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