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赴日留學,設路礦學校,首倡保護路礦主權,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6年因抗議日本文部省頒佈的旨在禁止中國留學生活動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而回國,在上海與秋瑾、于右任租屋開學,創辦中國公學,開民間自辦新學之先河。後因經費、校舍困難,加上誹謗流言,遂於清明日(3月7日)陳天華靈柩抵達上海之後於黃埔江投江而歿。
自從陳天華加入了人民黨,自然不會再有自殺的問題。而這位姚宏業同學也沒有走歷史上的舊路,他於1905年12月回到上海。此時陳克與陳天華都在北京活動,姚宏業先是與秋瑾一起參加了人民黨發動的社會調查活動。在社會調查活動中他極力遊說齊會深出資興辦一所礦業大學。齊會深對他的計劃很有興趣,但是這等大事齊會深自然不方便做決定。等陳克回到上海之後,姚宏業同學親自見到了陳克,就繼續遊說陳克開辦這所學校。陳克的回覆很簡單,想開辦學校自然是可以,但是這所學校的主校必須設在安徽。上海之能開辦一所分校。
姚宏業滿腔的熱情被兜頭一盆冷水澆下來,他本來是想在上海這地方開設學校的。陳克要把他們帶到安徽那窮鄉僻壤,這心理上肯定是不能接受的。陳克倒不怕姚宏業最後不同意,反正沒有別人投資,這個尚在紙面上的礦業學校要麼就流產,要麼就老老實實地服從陳克的計劃。如果陳克知道姚宏業歷史上因為資金不足,被迫投江自盡的話,就會更有底氣的。
其實不僅僅是姚宏業,留在這裡的留學生們大部分都和仁心學院簽署了或長或短的工作合同。一招鮮吃遍天,在陳克離開上海的這兩個月,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