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再擴,達到了一百多人的規模。得知陳天華要回上海投奔那位“陳克先生”,毛平堅決要求同去,讀書會里面最後有二十多名中日青年跟著陳天華回到上海。
陳克沒有讓毛平失望,對於課程的講解水平高出陳天華很多。毛平覺得陳克簡直是某種不可思議的存在,無論是任何問題,他都能根據書裡面的理論給出一個合理的解答。革命黨們遇到問題,只會大喊,“滿清是萬惡之源。”但是到底滿清的罪惡是什麼,他們就講不清楚了。陳克從來不說誰是罪惡的,他只分析社會現象中,參與者都是怎麼做的,他們是出於何種階級特性要這麼做。甚至是被迫這麼做。
這種溫和理性的態度甚至比最激烈的反對更加有效,毛平本來就對滿清十分不滿,單是見到陳克之前,毛平某種意義也是一個立憲派。聽了陳克的解釋,毛平徹底從一個立憲派變成了革命派。
陳克很看好毛平,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思想頗為進步。而且毛平在工地上的表現也非常出色。在黃浦書社人數飛速擴大的時候,陳克就定了一個規矩,要求黃浦書社的成員到工地上幫忙。一半時間用來聽課,一半時間工作。陳克也根據大家的工作量支付工資。
這個規定咱找陳克的說法是“強烈建議,但是不強迫。”這話說得很客氣,但是大家都是有些文化的,自然能夠聽出畫外音。一開始大家抱著“幫忙”的心態去參加了勞動。不到一禮拜,三分之一的同學就死活不去工地了。另外三分之二還在堅持。毛平和一起回來的同學們就是那三分之二的行列。而且工作的不錯,穿過了商業區,就進入了居住區。上海此時正是一個新興的擴大階段,住宅區都是在里弄裡面,在外面也看不太清楚。除了偶爾看到的幾個運木柴的班車之外,基本看不到有人,想來大家都去上工了。
陳克倒�